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尖草坪区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能力提升项目 筑牢母婴安全“基层防线”

发布时间:2025-07-24 浏览次数:16

尖草坪区母婴健康服务水平基础薄弱、人才短缺,无法满足居民对优质母婴服务的需求,患者外转不仅延误救治还增加家庭负担,母婴安全面临挑战。守护“一老一小”中“一小”的健康,迫切需要提升区域救治能力。

一、铸造产儿协同“新引擎”

医院新扩建儿科,病床增至60张,拓展就医空间。为产儿科购置胎儿中央监护系统、婴儿辐射保暖箱、新生儿暖箱、冷光源、蓝光治疗等设备,设备使用率达到90%以上。

设置产房应急手术间提升急诊急救处置能力,有效缩短紧急手术时间20分钟。成立门诊宫腔镜室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就医流程,已服务患者569人次。注重人才培养,引进省、市妇幼专业技术人才4人,外派骨干医师16人赴北京、浙江、广州、重庆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三甲医院进修,外派骨干护士35人次进行专科培训及学习。

引进新理念,开展输血技术、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下气管内给药技术、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技术等10项新技术,增加收治病种,提升了新生儿低血糖的管理,早产儿的管理,新生儿护理管理的技术,加强了产科高危儿的管理,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救治率,降低了危重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

搭建了涵盖新生儿及高危孕产妇救治全流程的信息平台。实现了从孕期产检、高危孕产妇评估与管理、新生儿出生后的监护及治疗等各环节信息的无缝对接;引入智能诊断系统,优化孕产专科诊治流程,开展远程会诊及教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信息化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保障。

二、构建上下联动“破题法”

危重孕妇后管理转向精细化。2023年收治橙色病人337人,紫色病人17人,分娩总数1424人,转诊率0.84%;2024年收治橙色病人439人,紫色病人24人,分娩总数1463人,转诊率1.00%。;共收治新生儿483人次,新生儿处置服务能力提升58%。

救治能力显著提升。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整体入院人数提升30%,门诊人次提升了16%。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开展新技术10项,开展省级科研项目1项,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学科建设开展病种清单 22 种。

与医联体联动更加紧密。积极加入山西省白求恩医院同济山西医院组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围产专科联盟,参与山大一院产科建立高质量发展合作,与山西省及太原市妇幼均建立医联体,设置转诊绿色通道,上联三甲医院资源,下联基层首诊防线。承接省、市、区、乡镇妇幼健康工作,为尖草坪区广大妇女儿童搭建起健康网络。

三、锚定五大中心“基层位”

筑牢基层首诊防线。医院作为尖草坪区唯一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成为全市基层医院产儿科协同发展标杆,助力完善全市“基层首诊—分级转诊—上下联动”的母婴救治体系。

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引领了基层医院的专科建设。通过“设备+技术+医联体”模式,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可复制的能力提升路径,在推动区域内产儿科资源均衡化发展的同时,推动产儿科协同发展,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

实地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召开专题座谈会。市卫健委主任张泽全面介绍了我市托育服务“1-2-3-4-5”工作体系的建设成果,重点汇报了在全方位布局、全要素支持、全模式推进、全环节把控四个方面推动托育工作的具体举措。迎泽区卫健局局长毕芳从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保障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全面提升托育服务质效三方面汇报了区托育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工作情况。与会人员围绕托育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模式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阎美蓉副主任对我市托育服务工作在政策体系构建、标准规范制定、服务供给优化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强化宣传引导,提升社会对托育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二是优化空间布局,科学配置托育服务资源;三是健全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四是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推动我市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