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 “党建+”邻里中心“转起来”“活起来”?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坚持党建引领,打破 “政府包办”思维,撬动社会资源,把服务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探索共建共享、公益与市场协同的长效运营新机制,让“党建+”邻里中心真正成为汇聚资源、服务民生、赋能发展的“强磁场”。
密织 “邻”网:全域联动,圈出“一刻钟”幸福半径
家住惠安县螺城镇东关社区的王阿姨,步行不到 5分钟,就来到了社区里的“党建+”邻里中心。“以前办点事、找个地方活动要跑很远,现在办事、活动都在家门口,太方便了!”王阿姨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在惠安,像这样让居民竖起大拇指的“党建+”邻里中心已经有108个,分布在全县各个村(社区)。
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米”,构建“邻”距离服务圈,惠安县以全域联动的思维,锚定“一镇一星”目标,系统规划117个“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点位,绘就可视化“作战图”,不断扩大邻里中心服务覆盖范围。老旧小区焕新颜,新建楼盘配套全,商业街区添活力……一个个因地制宜的“党建+”邻里中心遍布城乡,一张张精心绘制的电子地图指引服务,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15分钟生活圈”内找到触手可及的“邻服务”。
硬件基础建强了,服务力量也要 “聚起来”。惠安县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轴心”作用,有效联动县直部门、企业、社区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多方力量,构建起“1+N”共联共建体系。30次联席会梳理清单,52次现场办公破解梗阻,累计啃下东关社区重建、互助村幼托改造等20余个“硬骨头”,一张“需求收集-协同办理-效果反馈”的高效服务闭环网越织越密。
在崇武镇霞西村,新改造的体育场上传来欢声笑语。带孙子来运动的村民曾阿姨乐呵呵说道, “以前这是个闲置的石材厂,谁能想到现在变成咱们的健身宝地,不仅孩子有地方玩,我们大人也能锻炼身体。”这个日均服务超200人次的活力空间,正是“资源活起来,服务暖起来”的生动写照。不仅仅是霞西村,在整个惠安,资源整合都有一套“巧心思”。为推动资源有效下沉,惠安县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机制,在公示栏定期更新、精准对接,推动88项高频政务服务和51项民生工程下沉“党建+”邻里中心,真正让“邻”距离服务落到实处、暖进心里。
精筑 “惠”巢:深耕服务,让家门口的港湾有温度
新霞社区的杨阿姨是 “邻里志愿服务队”的一分子,“我们这支队伍由13家社会组织和5支志愿队构成,义诊义修、法律咨询等活动都举办过,看着街坊邻居的笑脸,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去年,新霞社区邻里志愿服务队像这样的特色惠民活动开展了32场,惠及3000多人,这正是惠安县“党建+”邻里中心品牌建设硕果的缩影。
而这些温暖的服务,不仅通过一次次活动 “送到了家”,更依托“家门口的阵地”融进日常中,送进心坎里。走进滨江国际小区的邻里服务站,图书室内书香弥漫,儿童乐园传来欢声笑语。为了让“党建+”邻里中心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满足群众的需求,惠安县在有条件的小区建设了23个邻里服务站,科学设立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儿童乐园等多个功能区,系统推行“邻里中心-网格党组织(小区邻里服务站)-专职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三级服务网络,切实让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
除了日常服务,最受家长喜欢的是 “薯香学堂”。在各村(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党员教师领衔的专业团队,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和丰富多彩的兴趣拓展。“返乡大学生教画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教影雕,孩子学得开心,我们家长也放心。”一位学生家长这样感慨道。依托“党建+”邻里中心,通过“组织牵头、教育赋能、社区落实”三级联动,打造惠安特色教育服务品牌。
服务的滋味,更在文化的浸润。 “五一”期间的潮乐村,一场惠女服饰秀精彩亮相,结合民俗表演等七大主题活动,短短几天就吸引了超2万游客。“我们把石雕技艺、惠女文化这些‘宝贝’请进‘党建+’邻里中心,用实物展演、沉浸体验展示出来,不仅乡亲们更自豪了,游客也更感兴趣了。”潮乐村党委书记满心欢喜地说。文化传承与文旅发展,在这里实现了美妙的“双向奔赴”。
巧引 “活”水:创新赋能,让幸福港湾永葆生机
“原本只是来咨询,没想到直接得到一条龙服务!”在人力资源经济产业园“党建+”邻里中心,创业者小李刚刚办完企业注册代办,“这里整合了人力资源、创业指导、法律援助,对我们小微企业太友好了!”邻里中心和产业园区的成功结合,推动惠安产业发展与社会服务“双向赋能”。如何让“党建+”邻里中心不仅建得好,更能长久“活”得好、服务“优”?惠安以创新破题,用机制护航,持续为“党建+”邻里中心注入活水。
以 “党建+”邻里中心为载体,惠安县瞄准园区产业发展与职工服务需求,搭建产居融合“新平台”,提供多领域、全链条配套服务。惠安人力资源经济产业园整合多项服务功能,吸引90余家小微企业入驻,年均增长25%;校服产业园区变身技能培训基地,20余场服装设计课培训超500人次,既帮助民众在“家门口就业”,又为产业发展“精准输血”。
创新运营模式也在惠安悄然推行, “公益打底、市场赋能”的思路逐步落地。通过盘活“党建+”邻里中心闲置资源,积极引入第三方经营主体,托幼、培训等优质服务正不断向村(社区)延伸。净峰镇湖街村“党建+”邻里中心面对老年人“用餐难”问题,引入第三方机构,以低于市场价的租金运营食堂,开展送餐服务。“一份十块钱的热乎饭,准时送到家,胃里暖暖的,心里也不空了。”独居老人老吴捧着盒饭笑道。日均100多份的送餐量,解决的民生“小”事,暖的是百姓“大”心。
从 “物理空间”到“情感纽带”,从“基础服务”到“品牌矩阵”,惠安的“党建+”邻里中心,正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与服务民生的“千条线”,在群众“家门口”编织出一幅幅充满烟火气、浸润文化味、流淌人情味的“幸福邻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