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个中国记者节│奔赴星光,永远向前

发布时间:2025-11-08 浏览次数:13

11月8日是第26个中国记者节,在节日前夕,独山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们心潮澎湃,大家回首自己的从业路,纷纷分享了自己心中的感慨与一路的收获。


杨宏璐








入职中心从事新媒体工作一年里,从内容犯难的小白成长为能主动策划的从业者,我愈发明白,权威从不是生硬说教,专业更需通俗表达。在流量焦虑的当下,唯有坚守内容为王,用群众语言解政策、用真实故事传声音,才能让信息真正走进人心。而群众的每一次正向反馈,都让我更坚定初心:守住真实与温度,用优质内容传递主流声音、连接群众,让权威信息扎根“寻常百姓家”。


张明坤








三年记者路,从青涩到蜕变。初入行时,常因采访被拒而沮丧,因写稿卡壳而焦虑。三年间,我学会了在突发新闻中冷静记录,在深度报道里挖掘真相。三年来,我曾在法庭外记录正义,也曾在偏远山村追踪帮扶故事。最难忘的是一篇残疾人龙大哥获得就业机会的报道,看着龙大哥脸上洋溢出的自信笑容,我深刻体会到,记者不是冰冷的记录者,而是温暖的传递者。三年时间,我懂得了:笔尖有温度,报道才有力量。


刘航








今天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1868天,也是从非新闻专业跨界、跨省来到独山,深耕新闻领域的第5年。这5年,我的每一次奔波都镌刻着鲜活的采访记忆。从蹲守田间丰收现场,听老乡坐在田埂上唠家常、话丰年,到奔赴受灾一线,用镜头定格党员干部冒雨转移群众、安置民生的暖心瞬间;从初到独山时的陌生忐忑,到如今穿梭在街巷田野间的从容笃定,这五年的奔波与沉淀,早已让我把他乡当故乡,把独山的故事当成自己的牵挂。

我愈发坚信,记者的价值从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每一次俯身倾听的耐心里,在每一个风雨兼程的采访路上。未来,我仍会带着这份热忱与初心,用笔尖记录时代变迁,用镜头留存温暖瞬间,继续记录独山大地上的每一份真诚与感动。


韦万利








不知不觉间,我成为新闻工作者已经九年,回想第一次拿起相机的感觉,仿佛还在昨天,沉甸甸的,也很新奇,我摸索着一个个按键,按亮了相机的屏幕,也点亮了我的新闻工作生涯。

从最初拿起麦克风采访群众的生疏,到后来熟悉掌握独山各处发展情况和新鲜趣事,我几乎走遍了每一个镇村。我扛着相机,重新认识了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更渴望为这里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九年来,我曾在凌晨踩着露水走进田间,也曾在深夜伏案编辑稿件,我的岗位在变,但身为新闻工作者的心始终如初: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脸上绽放的每一个笑脸。


覃祺








从业十三载,记者这份职业于我,早已从最初的新鲜好奇,变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的笔触曾写过凌晨三四点的菜市场,曾写过节假日还在岗坚守的工作者,也曾写过田间地头的丰收喜悦……这些细碎的瞬间,比任何宏大叙事都更有力量。我深知,记者的价值不在发声的音量,而在传递的温度与坚守的深度。这份职业教会我保持敏感与理性,在喧嚣中坚守真实,在平凡中发掘力量,让每一篇报道都成为照亮角落的微光。


梁波








从事新闻工作近二十载,见证了社会的变迁、新闻工作的变革、各种设备的更新,更见证了新老记者的更迭和对新闻事业热爱的传承。新闻宣传工作,承载着重要使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社情民意,弘扬社会正气,这让我深知,自己必须恪守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

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抢险救灾一线,我深知作为新闻人,我们必须用镜头记录历史、反映现实、引导舆论,书写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稿。回顾过去,二十年风雨兼程,有过疲惫、迷茫,也有过喜悦、自豪,我从未后悔选择这份职业,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冰冰








三十三年新闻路,从播音台的声线传情,到采访现场的镜头追光,再到编辑机前的帧帧打磨,我始终与屏幕里的故事同行。

曾为让声音与画面同频共振,我对着话筒练声至喉咙沙哑;曾扛着设备穿梭街巷,我在风雨里捕捉最鲜活的现场;如今端坐编辑台,我仍逐帧校准画面,生怕辜负素材里的温度。

新闻是时代的动态剪影,我有幸以声画为笔记录百态。青丝虽染霜,对这份事业的热忱未减分毫。未来,我仍愿在剪辑线间坚守,让有力量的故事透过屏幕直抵人心。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

一审:韦万利

二审:袁??燕

三审:张明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