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精心指导下,威海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安全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以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为抓手,着力建设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衡量市政公用设施水平的12项指标中,威海有9项达到100%,位居全省首位。2024年8月,山东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推进现场会在威海召开。
一、坚持高位统筹、系统推进,健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协作机制
针对城市发展中最迫切最突出的安全韧性问题,通过城市体检全面查找、城市更新一体解决、应急管理全面强化,让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更加深入扎实。
一是统筹顶层设计。建立威海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市精致城市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设立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议事协调机制,将城市生命线安全管理统筹列入营商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等威海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二是统筹谋划实施。制定《威海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工作方案》《威海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2017—2030年)》等20余个专项规划和标准规定,每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城建重点工程、为民办实事、民生微实事项目,近三年实施生命线工程310项、投入430亿元,一体化推进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三是统筹资金保障。充分利用生命线安全工程相关政策支持,将其纳入地下管网改造、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安排专项资金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加快工程建设。充分利用“两重”“两新”政策,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谋划设施设备更新项目201.2亿元,近两年已有40个项目通过相关部委审核,争取中央资金29亿元。
四是统筹应急处置。研究城市生命线工程风险隐患应急处置流程,配套出台燃气、供水、供热等领域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行业组建240支、6670人的应急队伍,在城市生命线安全应急工作中统一调配使用。
二、坚持科技赋能、智慧监管,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网统管
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搭建城市生命线工程监测系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深度融合实景三维、BIM建模、物联网等技术,构建覆盖燃气、供排水、供热、桥隧等领域的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的实时监测、动态预警、精准溯源和协同处置。自系统运行以来,累计汇集物联感知数据4亿余条、共享数据资源8亿余条,实现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一张图”。

一是智慧底座统一汇聚。整合共享应急、公安、自规、生态环境、交通、水利等部门数据资源,实现对燃气、热力、综合管廊、城市防汛等领域的安全运行监测。在积水点、桥梁隧道挡土墙及全部河道管廊、人员密集区域管道阀井、燃气厂站等安装物联感知设备9000余台(套),覆盖23439公里管道、市政道路906公里、418桥梁隧道、100个防汛积水点。
二是智慧供热降低能耗。以数据引领加强业务协同管理,1900余座换热站全部实现远程监控,安装8.5万个楼宇温度控制装置,根据气温变化调节热源供热量,上年度供暖季164天单位面积热耗、水耗、电耗分别同比下降6.75%、12.95%、14.34%。
三是智慧燃气保障安全。建成威海市级燃气监管平台,与全市4家管道燃气企业全部建设管控平台联网,116座燃气调压设施全部安装物联设备,中心城区2400公里地下燃气管线全部建成GIS系统,30万用户基本全部安装报警切断物联表,形成燃气供应、输送和使用的闭环回路,实现“红橙黄蓝”四色分类管控、分类管理。

四是智慧管廊一体化管理。建设智慧管廊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在全市15条34公里管廊,各类管线入廊总长度214.4公里。设置环境监测点位600余处、入侵警报点位300余处,安装物联感知设备800余台,实现管廊预测、判断、控制、巡检的智慧化管理。
五是智慧水务构建水安全体系。紧紧围绕保障全市水安全目标,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地形数据为基础,构建供水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河道数字孪生系统,建设监测站844处,形成覆盖气象、水文、墒情、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测网络,实现“看水一张图、治水一张网、管水一平台、兴水一盘棋”,努力打造智慧水利建设的威海样板。
六是道桥隧智慧监管全覆盖。建设道桥隧监管系统,系统覆盖市政道路513条、总里程906.37公里,桥梁406座,隧道12条,在重要桥梁和隧道安装物联感知设备,实现对全市道桥隧设施的全面监测、智能预警与协同处置,为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提升市政设施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三、坚持综合治理、注重长效,提升城市生命线本质安全
系统梳理群众反映的城市生命线问题与意见建议,开展重点领域问题隐患综合治理,建立一体化预防和快速处置机制,与2024年相比,市政基础设施群众诉求量同比减少8.3%,群众满意度上升4.5%。
一是地下管网普查常态化实施。完善威海市地下管线信息平台,增加在线数据交换共享管理、地下空间三维信息管理、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等功能,规范各类地下管线敷设施工,纳入系统各类管线共31233.5公里,包括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热力、燃气、供电、通信、电力等管线,地下管网入网率100%。从项目立项开始,根据项目进度更新档案资料,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档案验收备案前置。
二是城市供排水改造扎实开展。改造老旧供水管网275.43公里,完成市政雨污合流管网改造346.86公里,建筑小区雨污合流改造129个,市政污水管网内窥式排查检测3007.35公里。实现市域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
三是防汛内涝治理全域推进。实施市域河湖水系联通工程,开展内涝治理项目582个,疏通易堵雨水管渠852公里,安装防坠网2.9万个,消除中心城区积水点152处,中心城区建成海绵城市87.83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44.5%。
四是城镇燃气治理提质增效。健全燃气监管体制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开展燃气管道设施带病运行专项治理,严厉打击“三黑”,全链条升级燃气硬件设施,改造升级管网57公里,更换用户端波纹管125万户,整改企业端隐患509处、用户端隐患6884处,不断提升燃气安全水平。

下一步,威海市将认真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有关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断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持续加大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完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底色更靓、成色更足的“精致城市·幸福威海”2.0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