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甘薯生长数据全靠人工采集,一名技术员跑一天,只能完成一块地的数据记录,隔四五天才能轮一次,数据赶不上变化。为打破这一瓶颈,埠柳镇引进了物联网环境监测、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等数字系统,让甘薯种植迈入“数据决策”新阶段。
“现在种地,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肥料’。”埠柳镇农业技术人员表示,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养分状况,自动生成管护方案,指导农户精准施肥浇水。这种“数字种地”的方式,不仅节省了三到四成的水肥投入,还让甘薯的糖度、果形和品质更加稳定可控。 数字化种植在提升效益的同时,也激活了村里的“劳务经济”。每到用工旺季,镇上的种植基地每天能吸纳上百名村民参与田间管理,从栽种、管护到采挖、运输,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
据了解,埠柳镇甘薯种植面积已发展至1万亩,基本形成稳定的商品化供应链,常年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得益于“数据指导+产业化运营”的创新模式,甘薯亩均收益不断提升,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