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从抗战大后方走向最前线

发布时间:2025-11-04 浏览次数:6

兴山:从抗战大后方走向最前线

日期:2025-11-04 08:33 来源:兴山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兴山:从抗战大后方走向最前线

抗战中兴山白岩口民伕运输队走在木桥上(兴山县档案馆藏)

兴山县1945年抗战标语集摘录(宜昌市档案馆藏)

抗日战争时期,兴山作为豫鄂川皖的重要交通线,肩负着捍卫重庆门户的重任。1940年6月宜昌沦陷后,兴山从抗战大后方走上抗战的最前线,全体兴山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为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救亡的“兴山声音”

1938年,宜昌大撤退拉开序幕,兴山抗战热情不断高涨,抗日歌曲从县立中心小学传遍山乡。1939年元旦过后,宜昌川小宣传队来到兴山演出;同年春,私立武昌大公中学迁徙兴山,组织学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中国共产党始终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1940年1月,“军事委员会宜昌战地文化服务处”第一总队第一大队西迁秭归县,下辖3个分队,其中两个分队分驻兴山县峡口和县城。兴山城关分队秘密成立中共临时小组,深入全县各地演出,宣传抗日救亡运动。

作为连接重庆的重要中转站,兴山留下了各界人士的抗战足迹。1940年,由金昌瑶率领的朝鲜义勇宣传队路过兴山,与战地服务团联欢,金日成写下简短留言。1941年春,著名记者詹沙浪和流亡大学生邹伯驹来到妃台中心国民小学(现为兴山县实验小学)任教,召集20多位学生建立励志少年队,队长徐先佑按队员爱好编为歌咏、戏剧和篮球3个小组。

档案记载,励志少年队除了街头宣传外,还在战地服务队带领下,于民众教育馆广场和文昌宫大厅等地,演唱《黄河大合唱》《流亡三部曲》《义勇军进行曲》等,表演《小朋友捉鬼子》《没有祖国的孩子》和哑剧《橡皮人》等节目,公演大型话剧《民族女杰》,在余家祠放映电影《塞上风云》。同年10月,励志少年队到游家河、泗湘溪慰问当地驻军和医院伤兵。同时,成立妇女工作队和湖北伤兵之友兴山分社,战地服务队在城关、大茶垭等要道设立茶水站,招待过往官兵。

兴山人民的“抗日壮歌”

抗战时期的兴山,全县人民承受着庞杂的征集、频繁的运输任务,加之交通闭塞,道路险峻,其难度可想而知。档案记载,“故鄂西之民伕队,能蜚声于全国,而数字庞大,实以兴山为最”“至于效命疆场,舍身卫国,发扬蹈厉,作壮烈之牺牲者,前后近百人”。

为适应战时需要,扩大城区范围,兴山加强市政建设,成立兴山县建设委员会,3年多时间共兴办10项建筑。包括修建县政府、县城街道、兴山中学、县监狱、伤病员医疗站、军运道路以及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堂等。有案可查,全县共计征集各类木竹7000根之多,动员民伕以万计。

在修筑境内军运干线方面,兴山先后修筑兴保线(兴山伍家坪至保康路段),即巴柯人行道,为战区军运要道和主要运输线;修筑兴香线(城关至香溪),为转运军粮、枪弹之枢纽线;修筑峡雾线(大峡口至界岭)。3条路总长230多公里,动员义务修路民伕有15万多人次,除老弱病残者外,等于全县每个人都参加修路两次以上。

抗战前线所需供给,全赖民力运输。1940年秋,兴山县成立军运代办所,附设大峡口、邹家岭、界牌垭3个分所,统管峡雾、香南两大运输线,并设有13个联运站。仅峡雾线每天要从峡口运出军米11万多斤,计有2000多包,需要民伕1800至2000人。宜昌沦陷后的6年间,兴山共出动民伕1739.29万人次,共运军米1178.03万包,面粉13.9万包,食盐1.9万包,手榴弹42.05万箱,机枪弹11.5万箱,迫炮弹61万箱,步枪弹52.4万箱等,涉水淹溺和疲病死亡的民伕达1190人。

1943年夏,鄂西会战关键时期,兴山县接到大军过境电令,当时香溪河涨水,只有两只小渡船,全县紧急动员,共集中17只船,同时号召全城居民卸下自家门板,不到一天时间把浮桥架成,确保援军顺利通过,取得驰名中外的鄂西大捷。1943年8月6日,全国通电:此次鄂西大捷,兴山等县助战有功,特记功嘉奖。

抗战期间,兴山儿女积极上前线保家卫国。1937年至1945年,共征集当兵者7795人之多(不含自行当兵从军者)。在兴山县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的宣传下,县立初级中学学生及外籍社会青年等50多人报名应征入伍,全部编入青年远征军第二〇四师六一〇团二营五连。在鄂西大捷表彰的有功人员中,兴山战士有70多人。

反抗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掀起了抗战期间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国民党兴山县政府极力推行横征暴敛政策,除正式的直接税、间接税、海关税等以外,有十几种各类派募捐款,还有临时摊派等。1941年,田赋改征实物,规定正附税额每元折征稻谷2斗。次年征收数额激增1倍,每元折稻谷4斗。1943年颁行“征借”,强制向农民借粮。加上国民党政府官员趁机贪污、勒索,让人痛恶。

1942年初,共产党员李洪豹、穆石夫等人到兴山湘坪一带,宣传共产党坚持抗日、反对内战的主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实行反共的罪恶阴谋。号召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反对内战,反抗压迫。1942年7月,兴山湘坪爆发了打击克扣抗日捐款、残酷压榨农民的暴动,在国民党反动当局围剿下失败,但是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励着全县人民外抗日本侵略,内反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热情。

在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抗战岁月里,兴山儿女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以“誓与山河共存亡”的坚定信念投身民族解放事业,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本版图文由兴山县档案馆、宜昌市档案馆提供)

(来源:三峡日报)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