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绘就中塞命运共同体——水电七局在塞尔维亚的奋进之路

发布时间:2025-05-07 浏览次数:16

2025年5月,当春风再次拂过多瑙河畔,迎来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一周年。

过去一年,从贝尔格莱德地铁项目到世博会会展中心,再到国家足球体育场,水电七局在塞尔维亚的7个在建项目,宛如7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中塞友谊之路,生动诠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地铁场平项目移交

在互尊互信中筑牢合作根基

贝尔格莱德地铁场平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人头攒动。该项目作为中资企业在中东欧地区中标的首个地铁项目,也是欧洲最大的基建项目之一,备受各方关注。

中方工程师与塞方专家围坐一起,就项目填筑基底土的压实干密度指标展开讨论,现场气氛既严肃又热烈。

“这里的土壤含水率很高,压实后的干容重很难达到业主要求。”中方项目总工程师张文进一边说,一边在报告上标注关键数据。

塞尔维亚专家亚历山大提出疑问:“那降低验收标准,会不会影响后续工程的稳定性?”

张文进接着解释:“底基土压实后的碎石填筑层能起到进一步密实的作用,即使干容重略低,整体工程依然稳定。”

亚历山大若有所思:“这个优化方案很有道理,但我们得确保不违反任何规范。”

塞方责任工程师内纳德补充:“我们已经和设计方沟通,他们也认可试验结果。很显然,中国工程师的试验数据科学严谨,很有说服力。”

通过这次优化,项目减少约21万方基土的改良施工,还节约20万方砂回填。在一次次交流碰撞中,双方找到最优解,也进一步加深了互信与合作。在这种良性的合作氛围中,项目自营段提前8个月完工,整体工程较合同工期提前3个月完成交付。

互信的建立,是在一次次的沟通与协作中逐渐加深。

2024年,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5次到访水电七局各在建项目,并在深夜为建设者送去夜宵。夜幕降临,工地上亮起一盏盏灯光,武契奇总统亲手将热气腾腾的“普列斯卡维察”肉饼递给大家。

“你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正在为塞尔维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是塞尔维亚的骄傲!我们将继续梦想并梦想成真!”“现在气温已经零下三度,但大家的施工热情却点亮了塞尔维亚的夜”总统每一次探访暖心的话语与鼓励,不仅是对建设者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水电七局的高度信任。

武契奇深夜到访会展中心项目为建设者送夜宵

在互惠互利中共促发展繁荣

中塞合作,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互利共赢的共同发展。

2025年4月,水电七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桥在塞尔维亚项目开展安全督导,看望慰问一线职工,并召开东欧区域现场办公会,强调参建各方要提高站位,多措并举,全力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贝尔格莱德地铁项目,作为塞尔维亚人民半个世纪的期盼,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公共交通环境,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世博会会展中心,将为塞尔维亚带来更多的国际关注和合作机会,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国家足球体育场,将为塞尔维亚的体育事业提供更高质量的设施与服务,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而真正的改变与福祉,绝不仅仅是项目建成后的宏大蓝图,更在于建设过程中的点滴积累与潜移默化。

“水电七局的项目不仅让我们有了稳定的订单,还帮助我们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当地一家小型建材供应商负责人感慨道。“中国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而我们则提供了本地化的支持,这种合作让双方受益。”

在塞尔维亚国家体育中心周边基础设施项目中,水电七局积极采购当地材料,与当地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4月,贝尔格莱德世博会展览馆场平项目收到塞尔维亚建设局感谢信,表彰其提前9个月竣工。

感谢信中还指出,水电七局在项目建设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助力塞尔维亚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仅2024年,水电七局各在建项目共聘用当地雇员千余人次,本土化率达80%,组织各类商务、技能、管理培训50余次。“尽管中塞存在文化差异,但项目团队给予我充分信任和支持,让我能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项目部助力我的职业发展。”贝尔格莱德世博会展览馆场平项目工程师米莉卡在获得优秀员工表彰时激动地指出。

爱心助学获塞尔维亚媒体赞誉

在互帮互助中践行责任担当

“捐赠不仅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更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远方的关爱。”苏尔钦区政府主席瑟特万·舒沙动情地说。

年初,水电七局给贝尔格莱德苏尔钦区小学开展捐赠,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纯真的笑容,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期待与感激。

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商务参赞鲍顺青表示:“中塞友谊就像钢铁一样坚固,而水电七局的善举正是这种友谊的生动体现。”

这次捐赠活动受到塞方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多家当地媒体予以报道,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形象。

入冬后,一场暴雪席卷贝尔格莱德,让地铁场平项目附近村庄的一条老旧道路变得更加泥泞湿滑。村民们出行变得异常艰难,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水电七局的青年志愿者们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自发组织起来,义务修复破损的路面。

当时正值寒冬,但志愿者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们手持铁锹,干得热火朝天。铁锹与地面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冬日里显得格外响亮。

一位名叫伊万的当地居民感慨地说:“这些中国年轻人太棒了!他们 不仅在建设 我们的国家,还帮助我们解决日常需求,真是太感谢他们了!”这一行动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出行难题,更让中塞友谊在寒冷的冬日里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

山东大学与水电七局项目部开展校企合作座谈会

在互学互鉴中共促文化交融

文化是连接两国人民心灵的桥梁。水电七局在塞尔维亚的项目建设,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塞尔维亚国家体育中心周边基础设施项目部,中方员工与塞方员工共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项目部精心准备了月饼、塞尔维亚特色美食,中方员工向塞方同事介绍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塞方员工则分享塞尔维亚的节日习俗。

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双方在合作中更加默契,在生活中更加融洽。

水电七局还积极组织校企文化交流活动,希望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为中塞两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7月,塞尔维亚尼什大学孔子学院师生走进水电七局项目参观交流,项目团队向师生们展示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社会责任理念。

尼什大学学生蒂安娜说:“我一直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这次参观让我看到了中国企业的专业和温暖。”交流会上,项目部优秀的中外员工分享自己在项目部工作的经历和感受,现场气氛热烈。

8月,中国山东大学到访塞尔维亚会展中心主体结构项目时,双方就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山东大学教授丁荣贵表示,希望未来能够与水电七局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塞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也积极学习塞尔维亚的文化艺术,将其融入到项目建设中,让项目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文化交流的载体。

过去一年,水电七局在塞尔维亚的项目建设,是中塞合作的生动实践。未来,水电七局将继续秉持“互尊互信、互惠互利、互帮互助、互学互鉴”的理念,与塞尔维亚人民携手共进,共同书写中塞合作的辉煌篇章,让中塞友谊之花在多瑙河畔永远绽放。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