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聚焦重点区域,织密湿化降絮网络。围绕道路两旁、人口密集区域以及杨柳絮堆积场所等重点区域开展湿化作业,综合运用高压喷水、地面湿扫、绿地喷淋等方式提升空气湿度。同时,依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地面清扫、洒水频次,有效遏制飞絮飞扬。截至目前,每日投入工作人员270余人次、水车10余辆,日均完成湿化面积约6万平方米。
二是紧盯安全隐患,筑牢防火安全防线。严格落实重点场所消防安全主体责任,针对各村、厂库房周边等重点部位,全面排查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情况。对建筑周边杨柳絮及可燃杂草及时开展湿化清理,消除火灾隐患。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6次专题安全检查活动,排查并妥善解决4处安全隐患。
三是拓宽宣传渠道,提升全民防护意识。采取“线上 + 线下”双轨并行的宣传模式,深入普及杨柳絮火灾危害及清理防范知识。积极引导群众加强户外火源管控与安全用火管理,切实增强群众防火意识。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入户宣传437次,微信推送宣传信息200余条,实现81个自然村宣传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