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 全运共舞

发布时间:2025-11-13 浏览次数:4

编者按 :“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为进一步营造“全民全运、全运惠民”氛围,本报从即日起开辟“全运来信”专栏,邀请志愿者、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观众等参与者,以书信的形式分享志愿服务中的坚守、赛场内外的感动、幕后保障的付出,或是观赛时的热血瞬间。

每一封书信都是全运故事的生动注脚,每一段文字都承载着体育精神与家国情怀。让我们以笔为媒,凝聚跨越山海的情感共鸣,共绘体育强国建设的温暖画卷。

当我身着一身青绿色的全运会志愿者制服,走进十五运会赛场,看到严格的安保和运动员们有序地热身,看到与我身着同样制服,脚步匆匆但脸上挂着笑容的志愿者们,我才感受到与电视屏幕里展现出来的全然不同的全运会。

作为一名在澳门大学上大一的内地学生,在三个月的大学时光中,我深切感受到“大湾区协同发展”并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联动了三地人民的心。

在志愿者工作期间,我看到了许多动人的瞬间。同样来自澳门大学的志愿者伙伴们,从9月开始招募,陆续完成理论培训,并持续在实践培训中获得经验与演练,最终迈入全运会赛场。进入赛场后,每一位同学都表现出十足的热情和投入的态度。我们的工作很平凡,但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志愿服务。

每一位认真负责的安保人员,即使一直保持高强度的专注,仍然没有一丝松懈,对每一位工作人员和观众都保持着最大的热情,大家都在平凡岗位为全运会付出心血。

全力备战的运动员们,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即使没有开始比赛,也在全力以赴地热身、训练,让我感受到了澎湃的体育精神。

自然也少不了新闻工作者们,为了用相机与文字记录运动健儿的风采,他们要在运动员比赛期间保持专注,更要在赛后抓住每一个时机,才能让全国观众真切感受到全运会的氛围与魅力。

当我看到这些瞬间,当我看到自己身上干练的制服和象征着义务与责任的证件,当我看到志愿者们工作认真的模样,我才明白,全运会的举办从来靠的不是一方,而是依靠不同地方不同人员不同岗位的人们,如同粤港澳三地的协同发展一样的联动合作,才为全国人民展现了精彩的全运盛会。(作者系澳门赛区志愿者)(转自11月13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