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燃气“安全堤”,守护万家“烟火气”——黄山市开展瓶装液化石油气专项整治行动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5-07-25 浏览次数:8

燃气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的“烟火气”,更系着社会稳定的“安全阀”。针对城镇燃气用户点多面广、生产各环节繁多、安全隐患频发、企业履责意识薄弱等整治难题,黄山市住建局以瓶装液化石油气生产经营“全链条”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构建“专班统筹、区县攻坚、企业主责、终端严治”的闭环治理体系,持续提升城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

一、高位推动,注入核心驱动力

黄山市建立市级牵头、区县负责、部门协同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判风险隐患,牵头制定整治路径;分管负责同志定期调度专班整治进展,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难点堵点,以“亲自抓、抓到底”的担当,为攻坚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专班统筹,整治联动聚合力

破解燃气安全“九龙治水”难题,关键在部门横向、纵向联动“一盘棋”。市燃气工作专班对照城镇燃气、特种设备、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领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系统梳理瓶装液化石油气生产经营全流程,编制“11个环节311处风险点”隐患清单,牵头制定整治方案,强化统筹调度,形成“住建牵头、多部门联动”的监管合力,建立落实“日调度+周分析+月督导”机制,每日汇总各区县整治动态,每周研判共性难题,每月以“四不两直”方式暗访督导,同时完善燃气安全专家库提供技术支撑,从源头上杜绝了整治碎片化现象,破解了基层检查人员隐患排查能力不足的难题,为“百日攻坚”按下“快进键”。

三、攻坚克难,场站提质除隐患

历史遗留的瓶装液化石油气场站“小、散、乱”问题,尤其是防火间距不符合现行规范问题,是隐患整治的“硬骨头”。各区县专班扛起属地责任,对原16家存在防火间距不足、设施老化等问题的场站,果断采取“关停并转”措施,整合为11家规范运营场站,其中关停整合5家,原址改造9家,计划选址新建后关停2家,彻底消除历史遗留隐患。同步强化执法“利剑”作用,对10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依法处罚没款21.1万元,形成“整治一批、规范一片”的震慑效应,推动瓶装液化石油气场站从“安全隐患点”转变为“规范示范岗”。

四、激活前端,筑牢源头安全堤

促使企业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是治理效能跃升的关键。黄山市推动全市11家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主动扛牢主体责任,严格按照要求配备专职安全员,每日对照隐患风险点清单开展“日巡查巡检”,从过去“自查发现不了问题”转变为主动发现并整改隐患280余处,实现“发现即整改、整改必闭环”。企业还主动邀请燃气、危化、特种设备等领域专家开展安全培训,将安全管理嵌入充装、运输、配送等全流程,从源头筑牢“第一道防线”。

五、治理末梢,守护万家烟火气

燃气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在用户端。黄山市聚焦餐饮场所、家庭用户等终端环节,打出“组合拳”消除隐患。 一是随瓶安检“全覆盖”。 全面取消瓶装液化气用户自提,督促液化气经营企业组建形成399名配送工、256辆配送车辆的专业配送队伍,发挥配送工的安检员作用,随瓶安检率提升至90%以上,让每只气瓶都带着“安全通行证”,并创新在气瓶上绑扎“明白卡”,用通俗语言普及燃气安全知识,让安全理念深入千家万户。 二是“灶管阀”焕新。 针对灶具无熄保、“猛火灶”与“国标阀”不适配等整改难题,整理具备3C认证灶具的厂家清单,指导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集中采购合格灶具,供签订长期供气合同的餐饮店免费使用。同时,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还主动承担部分费用,引导餐饮用户更换合格“管、阀”,累计完成2.77万处“灶、管、阀”隐患整改,实现燃气安全“三件套”全覆盖。 三是“双改”提速增效。 推行“规模越小、补贴越高”的差异化阶梯补贴,推出不同流量表具“一口价”优惠政策,用户承担费用下降超40%,改造积极性大幅提高。同时推广线上报装平台,整合用气报装、费用缴纳等环节,实现全流程网办,免费提供帮办代办“保姆式”服务,完成“瓶改管”“气改电”378户,让“改得省心、用得安心”成为群众共识。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