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冷凉蔬菜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 项目是市科技局立项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自 2022 年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发挥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平台的创新优势,开展创新需求下的产学研用开放合作,初步搭建起集科研、孵化、示范、培训、展示和服务为一体的冷凉蔬菜科技引领展示平台,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应用转化衔接贯通,积极打造青藏高原冷凉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走深走实。
加强专用新品种引育和示范推广。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大、武汉蔬菜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引进白菜、甘蓝、草莓等18类、330个新品种,通过试验研究和专家鉴定评价,筛选出高山蔬菜优良品种23个。利用“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合作社+专业组织”的技术推广模式,在湟源、湟中、大通建立新品种新成果应用示范田1355亩,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宣传、推广、应用力度,在西宁蔬菜科技园、农业企业开展新成果示范应用,“耐寒优秀”西蓝花、“西宁莴苣”等6个优势品种入选青海省2024年农牧业生产主导名录,积极建立企业引领、基地带动、农户跟进的成果对接模式。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针对高原冷凉蔬菜主栽蔬菜品类甘蓝、娃娃菜、大葱、胡萝卜等露地蔬菜,集成优化露地蔬菜多茬口、抗旱、绿色防控栽培技术,在湟中区、大通县和湟源县不同海拔区和生态区进行试验示范。引进轻简化农机具及适配品种,简化蔬菜种植作业程序,减少劳动强度和用工成本,建立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技术基地示范点1个。全面调查蔬菜生产现状,在不同生态区开展菜田生态环境因子与蔬菜产量、养分形成耦合关系试验工作,确定蔬菜生产发育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明确蔬菜最适宜的生态区和种植时间。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中国农科院、江苏农科院、甘肃农大、北京农学院、青海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及其他农业企业初步建立专用品种筛选与培育创新平台、轻简化机械化高效栽培创新平台、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创新平台、菜田生态环境因子与蔬菜养分形成创新平台、产业技术转化和产业经济创新平台等5个子平台,初步形成了“1 个科研中心+2 个综合试验示范站+5 个创新平台+10 个生产示范基地”组织模式。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持续跟进项目实施成效,联合市农业农村局挂牌青藏高原冷凉蔬菜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创新中心为载体,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输出更多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产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农业农村新型人才,助力西宁冷凉蔬菜产业发展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