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已冬。11月9日,走进靖边县镇靖镇伙场坬村的草原则水库边,水波荡漾间藏着养殖户刘永山的“致富密码”。作为靖边县永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掌舵人,这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在他5年的精心耕耘下,已发展成集水产、畜禽养殖于一体的生态养殖基地,让昔日宁静的水库变身乡村振兴的“聚宝盆”。

水库中央,成片的养殖区域规划有序。围网中,肥美的辽蟹正挥舞着螯钳自在爬行。“目前2000斤左右的满黄辽蟹已进入最佳捕捞期,个头虽精巧,肉质却格外鲜甜紧实,现在都是满黄了。”刘永山笑着说。“除了特色辽蟹,水库中还养着鲤鱼、草鱼、花白鲢等多种水产品,其中螃蟹年产量达一万斤,2至3两的规格配上绿色食品、无公害的品质认证,每斤50至60元的价格在本地市场十分抢手。”镇靖镇副镇长刘佳莹介绍。

不远处的靖边县永前家庭农场里,又是另一番热闹场景:200余只萨福克羊在围栏里悠闲觅食,这种身披厚实绒毛的羊以瘦肉率高著称,鲜嫩的肉质无论是涮火锅还是烤串,都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羊舍对面的果园里,鲜红的苹果已经采摘入库,挂满黄叶的苹果树下,狮头鹅们昂首阔步,嘎声不断,分外活跃。“狮头鹅肉质紧实细腻,更有着‘珍馐宝贝’的头衔——据说年头久远的狮头鹅,单单一只鹅头就能卖到上千元,是养殖基地里的‘奢侈品’。”农场负责人刘前介绍。刘前是刘永山的儿子,相较于父亲传统的养殖观念,他更愿意将新鲜元素植入家庭农场。

“搞养殖既要懂技术,更要选对品种。”刘前笑着介绍,从水产到畜禽,每一个养殖品类的选择都经过了市场调研,就是要凭借特色品种和过硬品质打开销路。如今,生态养殖不仅让他的腰包鼓了起来,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明年夏天,父子俩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打造集采摘、垂钓、餐饮于一体的休闲农业项目,让草原水库的“致富故事”越讲越精彩。

而这只是靖边县渔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靖边水资源丰富,拥有32条河流、35座水库,总库容量达10亿立方米,淡水养殖面积4.67万亩,培育了9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水产品年产量1950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池塘精养、稻渔综合种养三大千万级主导产业,推动优良品种、标准化技术全覆盖,实现水产养殖零污染。”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永平表示,到2030年,力争实现水产品年产量1万吨、渔业年产值2.3亿元,全力打造全省现代渔业发展“新样本”,让多元养殖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