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案例由阿克苏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推荐报送,系统呈现库车市龟兹小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的实施情况、经验做法和实践成效。该项目以“修旧如旧、活态传承”为核心理念,采用“微更新、轻介入”实施模式,创新“政府主导+居民参与+企业运营”多元共治机制,通过全域活化、动态运营、区域联动等创新举措,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民生服务改善、文化品牌打造有机融合,形成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与城市有机更新协同发展的范例样本,为各地有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推进城市市中心建设提供可复制经验。
龟兹小巷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历史建筑25处,完整保留了龟兹文化特色的生土建筑群、传统手工作坊及多元宗教文化遗迹。2020年起,项目以“修旧如旧、活态传承”为原则,采用“微更新、轻介入”模式,重点推进历史建筑修缮、街巷风貌整治、地下管网改造、公共空间优化及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打造集文化体验、特色商贸、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丝路文化新地标”。
图1:库车老城区鸟瞰图
一、基本概况
龟兹小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位于库车市老城区核心区,核心区面积3.1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自2023年4月开工,2024年5月全面竣工,总投资额1413万元,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100万元,地方性财政资金300万元,居民自筹13.3万元。配套设施涵盖交通枢纽、文化广场、智慧停车场、公共服务中心等,辐射南疆旅游环线及乌鲁木齐、喀什等主要城市。
二、实施情况与成效
自2023年4月项目实施以来,龟兹小巷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成效显著,实现民生保障和业态培育双提升,同时显著增强城市文化品牌影响力。
1. 历史文化保护成效显著。修复传统生土建筑180栋(约4.5万平方米),保护古井、古树、宗教遗址等历史要素40余处,完整保留“一街七巷”传统空间格局,非遗传承人入驻率达90%,活态展示木雕、土陶、艾德莱斯绸等传统技艺。
图2:传统生土建筑保护修复对比图
2. 民生与业态双提升。改造供水、供电、燃气及智慧安防系统5.2公里,新增公共绿地1.3万平方米、文化广场2处,街区人均居住面积提升至30平方米。引入文旅企业12家、特色民宿8家、文创工坊20余个,2023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80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
图3:商户店铺风貌提升对比实景图
3. 文化品牌影响力增强。通过举办“龟兹国际文化艺术节”“丝路非遗市集”等活动,串联库车王府、克孜尔千佛洞等周边景点,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新疆历史文化保护典范项目”。
图4:代表性体验场景实景图
三、经验做法
1. 从“单一保护”到“全域活化”,构建文化生态共同体。编制《龟兹小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划定核心保护区与风貌协调区,实行“一院一档”分级管理。创新“政府主导+居民参与+企业运营”机制,成立街区共建委员会,引导原住民以房屋入股、手艺传承等方式参与项目,保留80%以上原住居民,实现“人、房、文化”共生。从“传统管理”到“智慧赋能”,打造数字化保护样板。搭建“智慧龟兹”管理平台,集成消防预警、客流监测、文物巡检等功能,安装智能监控设备120处,实现街区安全管控全覆盖。开发AR导览、线上非遗展馆等数字应用,提升游客沉浸式体验,线上曝光量超500万次。
图5:传统生土建筑功能活化对比图
2. 从“静态展示”到“动态运营”,激发街区内生动力。引入专业文旅运营商,以“轻资产、重内容”模式盘活闲置空间,打造“龟兹夜宴”“小巷音乐会”等品牌IP。联合高校设立“龟兹文化研究中心”,孵化本土文创产品30余类,推动文化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
图6:代表性入驻商业业态实景图
3. 从“孤立更新”到“区域联动”,融入全域旅游格局。对接“环塔克拉玛干沙漠旅游线”,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及特色交通接驳系统,联动周边景区形成“一核多点”旅游网络,2023年带动库车市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
图7:街巷更新改造前后对比图
四、基本成效
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提升打造,如今的小巷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臭气熏天的旱厕没有了、垃圾散落的现象没有了、乱摆乱放的杂物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绿树白墙、水渠木廊、游客如织、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曾经搬迁的老百姓们,如今纷纷打开自家久闭的大门,开始了加固维修的工作。他们重新开启小生意,或是将房屋出租以获取收益。随着人流逐渐恢复,往日的繁华与热闹再次显现,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幸福而满足的笑容,仿佛过去岁月的美好与现在的新生相得益彰。
小巷打造至今,先后引入各类业态33家,招商引资达7000余万元,直接间接解决本地群众就业200余人,带动周边持续发展。辖区古民居得到及时修缮,高台民居、阿不都阿帕·苏甫尔民居、老警察局长民居等经修缮保护后重获新生。“拯救老屋行动”通过传帮带方式让当地工匠学到了技艺,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工匠日均工资达到300元左右。小巷的成功打造也打开了干部群众的思路和眼界,让大家看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潜力和魅力,让生活工作在老城的人们有了更多的底气和自豪,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