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兴铧 川观新闻记者 陈丽霏
龙门之巅的雪山云海,麓棠温泉的气蒸雾迷;年画村里勾线填色,天益老号酒香醉人;去山间民宿诗意栖居,在玫瑰谷中亲子游乐……青山绿水间尽是如诗如画的风光,雕梁画栋里蜿蜒人文传承的脉络,嬉笑玩闹中透着身心愉悦的惬意。这是绵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2025年上半年,绵竹全市累计接待游客610.65万人次,同比增长4.05%;实现旅游收入62.93亿元,同比增长4.34%。
在这里,文旅融合正催生出蓬勃的经济活力。
鸟瞰绵竹市区。绵竹市委宣传部供图
人文浸润 具象化的“绵竹魅力”
“一走进这里,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味。”游客李明悦一边欣赏色彩艳丽的年画作品,一边称赞道。
拓印、上色、描线、点金……8月20日,走进年画村“乡遇画里”文创社区农闲堂,游客们正在画师的指导下进行木版年画创作体验。“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既培养了爱好,还能挣钱补贴家用,日子越过越舒心。”画师徐守超介绍,近年来乡村旅游火热,村民们熟练掌握创作手艺后,在家门口当起了画师,多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渠道。
绵竹年画村。绵竹市委宣传部供图
“村里这些‘摸得着’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大家吃上了‘旅游饭’。”年画村党委副书记徐晓燕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仅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更成为吸引游客的“文化磁场”,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效益。今年上半年,年画村接待游客6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1796万元。
明清建筑风格的剑南老街,是以“剑南春遗址”和国家级文保单位“天益老号”明清古酒坊遗址为依托,充分挖掘整合白酒文化、年画文化、三国文化、茶坊文化打造而成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500米长的青石板巷串联起了古窖池群、川酒会馆、关帝庙、年画坊、古戏台等特色景点,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2025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在绵竹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商与美酒爱好者‘香’聚剑南老街,共吸引22万市民和游客热情参与,创下了2.3亿元的白酒销售额,带动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配套产业增收4.23亿元。”绵竹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美酒名城”的产业实力和文化魅力,随着大型节会的举办逐渐具象化。
山水禀赋 “凉资源”变“热产业”
林间小道漫步乘凉、溪谷漂流畅快戏水、山中民宿悠闲度日……今年入夏以来,在绵竹市清平镇、广济镇、九龙镇等沿山镇,依托青山绿水打造的避暑旅游景区、景点和农家民宿,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感受“清凉一夏”。
走进广济镇云盖村“良栖山舍”民宿的厨房,老板蔡发蓉系着围裙,麻利地为客人准备着午餐。院坝里,各地牌照的私家车停得满满当当;树荫下,几名游客正悠闲地喝茶,山风穿堂而过,带走了酷暑的燥热。“七八月份,村里的民宿基本上天天客满。”蔡发蓉介绍,云盖村气候凉爽、风景宜人,每年5月到10月都会吸引很多成都、绵阳、德阳等地的游客前来避暑,短则几日、长则数月,已经从“半日游”逐步发展为“夏季旅居”。目前当地有民宿44家,去年共接待住客50万余人次、短客1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000余万元。
下午3点过,走进九龙镇龙门山云溪谷漂流景区,长达6.5公里的漂流河道蜿蜒山间。游客们穿上救生衣、坐上气垫船,顺着河道急速而下,时而惊险地越过激流险滩、时而欢快地冲过浪尖,在山水之间体验速度与激情。进入7月以来,该景区日均游客接待量稳定在4000至5000人次,更创造了单日接待超7000人次的纪录。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距离绵竹城区30公里的清平镇迎来了一天中最浪漫的时刻。满天星辰下,五彩帐篷散布在草坪上,三三两两的游客围坐着玩棋牌、弹乐器;漫步萤飞谷,一只只萤火虫宛如可爱神秘的小精灵,吸引了无数游客探寻观赏。“我们从成都过来的!没想到这么近就有这么凉快、亲近自然的地方,绵竹真好!”有游客激动地表示。
“爆款”引领 优质项目层出不穷
文旅项目建设,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近年来,绵竹市不断强化文旅项目要素资源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文旅融合提速增效。
在玉泉镇桂花村,映月泉清澈见底,泉边散落着孩童戏水的笑声。竹林茶舍宁静惬意,“云里小坐·玉泉里”餐厅的落地窗前,田园诗意被游客的镜头一帧帧收藏。这里拥有50余处天然泉眼,其中尤以映月泉为佳。今年7月,该镇凭借其独特的水资源优势,通过“水利+”模式,将农业产业、农耕文化与休闲度假相结合,在映月泉边打造出一处农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一开放便引爆绵竹旅游市场,日均游客量突破8000人次,不仅带动了周边餐饮民宿、特色零售等配套产业同步发展,还让当地村民参与其中,实现增收致富。
类似的“爆款”,在绵竹不是孤例。今年以来,清平镇依托九顶山山歌、九顶山清平火儿炕山腊肉制作技艺等非遗资源和深厚的羌汉文化底蕴,全力打造九顶山非遗(绵竹)体验中心和雪野川羌汉聚落度假区项目。项目完工后,游客不仅能沉浸式感受非遗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还能深度参与羌绣、咂酒、篝火晚会等羌族风情特色活动。
“避暑胜地”绵竹清平镇。绵竹市委宣传部供图
当地负责人表示,清平镇将加快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提档升级萤飞天地,打造九曲花海高山聚落,精心策划升级研学旅行、非遗市集等特色活动,推动非遗游从“单一展示”向“沉浸体验”的跨越,让更多游客走进清平、爱上清平、留在清平。
展望未来,绵竹将坚定实施文旅争先发展战略,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维,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进品牌、业态、服务和体制机制融合,构建以年文化、酒文化、浅山度假为核心,特色镇(街道)竞相发展的“3+N”文旅发展新格局,。
“绵竹将努力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力争到2027年,全年接待游客超1500万人次;到2030年,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文旅产业对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文旅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努力为德阳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贡献更多绵竹力量。”绵竹市相关负责人介绍。
关联文章 >>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