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先行,低效地变身“丰产田”

发布时间:2025-11-07 浏览次数:5

福田镇务子田村小葱基地内,小葱长势喜人。 仁和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段时间,仁和区福田镇务子田村小葱基地里,新一茬葱苗已破土而出。就在10月初,这里的首批18万斤小葱通过订单直供模式销往“两广”市场,实现“采收即上车、地头连市场”。曾经的低效沙土地,如今亩产值已达3万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小葱的新鲜度差一天,收购价就要差两成。”基地负责人余世刚介绍,早在今年8月播种前,他们就邀请广东、广西收购商实地考察,预先签订购销合同,实现“以销定产、按需种植”,彻底摆脱“看天吃饭、靠市卖货”的被动。协议明确,由收购商直接到基地收取,48小时即可抵达市场。目前,下一批订单已签订,种植面积将从40余亩扩至240亩。

这片丰产葱田,过去因干热气候和沙质土壤,种植传统作物效益很低。今年初,福田镇党委、政府牵线,探索“村集体+企业”合作运营模式,即村集体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占45%;企业负责技术、种苗和销售,占股55%。针对沙质土特性,基地引进了耐贫瘠的白杆小葱,配套水肥一体化系统,45到60天就能采收,全年可收5次,亩产达4000斤。

“基地离家近,一天能挣17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村民刘书琴对在家门口找到稳定工作十分满意。基地建成以来,长期聘用10多名村民务工,人均月增收超3000元;采收旺季还可带动150余人临时就业。

更让村民欣喜的是,首批小葱采收后,村集体已获得9万元收益,部分将用于修缮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扩种“致富葱”打好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节约集约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盘活用好闲置土地和房屋,分类保障乡村发展用地。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如今,务子田村已绘就小葱产业“千亩蓝图”——明年底前种植面积将扩至1000亩,推动“福田小葱”从订单直供向品牌化运营升级。

这一“订单先行”激活山区产业的实践,为同类地区盘活用好闲置土地、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仁和样本”。(吴珂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媛)

审核: 吴蔚   责任编辑: 伍家秀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