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蕉岭县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生态资源禀赋优越,素有“毛竹之乡”“粤东竹海”“粤东竹林基地”“广东省林长绿美园”等美誉,发展绿色高端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蕉岭县根据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要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和规范林权流转,取得了一定成效。
厚植生态底色,奠定振兴根基
近年来,蕉岭县把丰富的毛竹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功创建毛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走出了一条以毛竹产业为支撑,加快推进竹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竹山”变成农民“幸福靠山”的有效路径。
深化林业改革,推进林地流转
蕉岭人民历来有耕山种竹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引导林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进一步激发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激活林业经济发展机制,把竹子等林业资源优势转发为经济优势。
目前,全县竹林面积约8000公顷,约占梅州市的50%,其中,笋材两用竹林近6000公顷、年产大径竹超370万根、年产鲜笋超650吨,“蕉岭冬笋”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经过多年发展,梅州蕉岭已形成“竹户+基地+合作社+企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将加强农村集体组织和合作社的联动,做大做强根植于本地的毛竹特色产业,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发展富民产业,巩固改革成效
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蕉岭县促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之路,提高林地产出率,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依法、妥善调处林权纠纷,维护林区稳定。着力抓好林业产业化建设,大力发展以毛竹产业和以茶叶、蜂蜜为主的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经济,积极鼓励建立家庭林场,规范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
通过合作社对集约竹山进行毛竹收购,建设竹炭粗加工工场,充分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竹产业发展,提高竹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产品融湾入海,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