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5时许,武汉市商务局11楼的一间会议室内,围绕武汉市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信息监测平台(以下简称监测平台)的建设推进情况,参会人员对着显示屏认真交流讨论。市商务局市场运行处处长苏楠是这场会议的组织者,也是监测平台建设的主要推动者,类似这样的推进讨论会,过去一年里已经开过无数次。
“干练、肯拼、行动派”,是处室同志对苏楠的一致评价。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促进商务经济平稳运行、保障民生商品稳定供应这两项重头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处室获评“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新时代英雄城市先锋队十佳党支部”。
苏楠与同事分析讨论武汉市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信息监测平台建设情况。
创新工作方法
推动城市消费氛围更加浓烈
2024年,武汉实现社零额7931.87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保持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首位;今年1—5月实现社零额3547.39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作为促进全市商品销售的主责处室,苏楠对这些数据十分敏感,更深有感触。
这几年,苏楠定期带领部门同事深入全市重点区域、走访重点企业,了解武汉消费市场运行情况。为更精准地把握消费脉搏,苏楠和同事们注重对消费的全面分析,构建起一套多维立体的研究体系。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武汉历年来的消费数据,从月度、季度到年度的零售业整体变化,到各品类商品销售的波动,再到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偏好变迁如数家珍。”苏楠表示,市场运行处不仅要了解消费市场运行情况,更要看到现象背后的趋势,通过常态化与全国平均水平、同类城市对比分析,了解武汉在消费结构优化、消费场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策略。
掌握商务经济运营情况,市场主体是重要抓手。这两年,苏楠带着处室同事主动上门为批零住餐等行业的企业服务,推动主体培育、了解发展情况、协调解决发展难题,去年一年就走访调研近200家次。
“今年,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通过前期广泛收集企业意愿,为每个企业精准画像,然后根据企业对接要求,分行业、分类型解决问题。”苏楠说,处室定期组织有相同诉求的企业召开座谈会,集中为企业出谋划策,遇到个性化的问题,则点对点开展服务。“这样做既精准又高效,也让企业感受到政府部门的态度和办事能力,坚定了企业的投资和发展信心。”
武汉商务领域企业培育成效凸显,截至目前全市限额以上企业总量超过6000家,相较2022年初翻了近一倍。
搭建监测平台
让物资供应保障更有底气
“民生保障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守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做好重要商品供应保障,是我们的重要使命。”苏楠说。
“保供”,对武汉人来说,有着特殊意义。武汉也从一次次重大考验中,获得了宝贵的物资供应保障经验。
2023年,武汉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建设首批支持城市,获得1.2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过去几年,在物资保供过程中,重要保供企业、物资储备等信息的获取方式非常传统,容易造成滞后和偏差,效率也低。”苏楠介绍,经过前期准备,2024年初,武汉市生活必需品流通保障体系信息监测平台正式启动建设。如今,监测平台的一图感知、实时更新、动态管理等各项功能已基本完备,集聚了全市商贸、生产、流通等环节的龙头企业,保供物资覆盖率接近80%。
除了搭建监测平台,市商务局还支持仓储、冷链、零售、电商、中央厨房等项目18个,带动社会投资40亿元,建设改造保供网点近700处,遍布全市中心城区,惠及近1000万市民。
此外,在成品油监管方面,苏楠和处室同事一道,用一次次排查与联合执法,有力维护了成品油市场安全稳定运行。
“近年来,武汉消费活力旺盛,商业蒸蒸日上,城市活力迸发,让我们感到振奋,更为继续做好本职工作鼓足了干劲。”苏楠表示,“未来要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为武汉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作出商务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