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肥城10万亩桃园迎来丰收,果农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加紧采摘。记者 刘涛 通讯员 董效晏 报道

新泰上万亩甜山楂进入采摘季。在新泰市刘杜镇,种植户正忙着采摘山楂。记者 王洪涛 报道

新泰市谷里镇北谷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毛志成和果农在采摘酥梨。记者 刘涛 报道
金秋时节,驾车穿行在新泰市刘杜镇,沿路漫山遍野的山楂树缀满红彤彤的果子,果农忙着采摘、售卖,来收购的车辆排成长龙,小小红果让整个乡镇焕发勃勃生机。
“光我们村就来了十几家客商,日收购量超12万斤。”在刘杜镇光明中村,正忙着疏通交通的村党支部书记马学强告诉记者。
据了解,“新泰甜山楂”是新泰市特有的山楂品种,相较普通山楂,具有“个头小一号、着色红两度、口感甜三分”的特点。今年5月,这个品种山楂成功申报“全国特质农品”,成为泰安市首家获此认证的农产品。
作为“新泰甜山楂”核心产区,刘杜镇山楂种植面积达2.3万亩,年产值突破1.5亿元。今年,全镇山楂进入盛果期,预计产量可达7600万斤,较去年增长近一倍。
鲜果销售只是山楂产业链的一环。新泰市推动全链条发展,构建“种植—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一体化格局,让山楂成为强村富民的“红色引擎”。为提升附加值,当地引进深加工企业,开发出山楂白兰地、山楂葡萄酒等高端产品。同时积极拓展新项目,林下种植黄精,开发山楂叶茶,推动鲜果出口。
泰安的丰收图景不仅有山楂,酥梨、蜜桃、苹果、猕猴桃也都挂满枝头,成了农民增收的“金果子”。
“你看你看,这汁水——太脆了!”新泰市谷里镇北谷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毛志成从硕果累累的树上随手摘下一只酥梨,用手一攥,饱满的汁水瞬间迸溅,摊开手却并没有多少渣,“这就是龟山酥梨的特点——皮薄、多汁、酥脆、核小、无渣,富含膳食纤维,还有独特的抗氧化作用。”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就在当年诗人李白隐居耕种的新泰龟山脚下,如今发展出龟山酥梨这一闻名遐迩的“网红果品”。眼下,正值龟山酥梨成熟上市季节。新泰市龟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打包发货,看标签很多是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龟山酥梨品种源自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研发的山农酥梨,价格比普通梨高2-4倍,今年的价格是6-8元/斤,特大果1斤能卖到10元。”毛志成介绍,今年种植的50多亩酥梨预计总产量将达20万斤,得益于优良的品种和科学的种植管理,将比去年增产增收25%。
立足生态资源禀赋,新泰市围绕优质粮油、高效蔬菜、特色林果、生态畜禽等主导产业,持续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做好资源集约、产地保护、科技创新、业态融合四篇文章,走出一条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泰安大地的丰收图景背后,是特色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各地正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拓展功能链,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向集生产、加工、流通、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在泰山区亓家滩村,漫山遍野的“泰山一号”猕猴桃贯通了一产种植与三产销售、乡村旅游,实现了从“论斤卖”到“论个卖”乃至“吸引人来采摘”的价值提升;岱岳区黄前镇的“黑珍珠”品种泰山板栗畅销海外,连接了二产加工与三产市场,使板栗真正成为强镇富民的“金疙瘩”;东平县斑鸠店镇发展辣椒产业,新建全自动加工厂对鲜椒进行烘干、分选,推动辣椒产业从“高产农业”向“高效产业”迈进;“大枣之乡”宁阳县葛石镇通过发展“枣园观光+文化旅游”,实现了农业与文化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目前,泰安市通过推进品牌化增值,逐步建立起涵盖全产业链的“泰安标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对优势主导产业进行提档升级;持续擦亮“泰好吃”农产品名片,提升“泰字号”农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亮眼的数据印证了泰安特色农业“接二连三”的成效:今年1—7月,泰安市现代食品产业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6.8%,204家规上食品企业实现营收196.3亿元。(大众日报记者 王洪涛 刘涛??通讯员 许长红??朱玉正 王兆玉)
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