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障,也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支撑。一年来,县财政局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勤廉国企建设,精心下好护企 “三步棋”,为县属国企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作风支撑。
一、下好政治监督 “定盘棋”,确保理念方向精准传导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 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局党组会议的 “第一议题”,构建领导班子“领学”、机关党委“督学”、党支部“研学”、党员“自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精学”的“五学联动”机制,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凡事从政治上看、一切在大局下行动”的政治自觉。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赋能提升工程”系列活动17期,举办国企党组织书记暨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1期。 二是深化政治建设。 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制定出台《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从严把关重要工作、会议和活动的政治关、程序关与内容关。围绕县属国企年度目标任务,完善与国企党委的联动协作机制,共同推动国资国企深化提升行动,制定贯彻落实措施 9条。一年来,县属国企逐步形成覆盖三次产业的增长格局,资产总额年均增速超过9%;7月31日,于都县雩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功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
二、下好派驻监督 “关键棋”,提升日常监督监察效能
一是夯实组织运行基础。 创新探索县属国企 “穿透式”监督机制,在全市率先试行“国企总监察室+派驻”模式,打造一支贴近一线、高效履职的财政国资系统监察员队伍。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制定《于都县财政局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方案》及配套“一把手”监督清单,推动县属国企健全投资决策、招标投标、物资采购、资金支付等内控体系,优化全链条业务流程,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二是做实做细日常监督。 紧扣 “国企监察工作提档升级”主线,采取监察员“驻企业+驻项目”工作方式,紧盯国企“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强化监督。针对工程项目、大额资金使用、选人用人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年累计开展监督检查2轮,组织中高层廉政谈话132人次,下发问题整改督办函9份。
三、下好考核监督 “长效棋”,激活改革发展“动力源”
一是突出 “责任导向”。 构建县属国企负责人 “业绩+廉政”双考核体系,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力的实行分层扣分,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同步将党建考核指标权重提升至45%,配套实施战略使命评价制度,推动国企树立正确政绩观,聚焦主责主业,服务战略大局,坚决防范盲目扩张。 二是强化 “结果运用”。 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培养、使用、奖惩紧密挂钩,建立健全考核结果 “跟踪问效”机制,确保考核真正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防止“一考了之”“用而不管”。全年择优向组织推荐国企领导5名,新提任国企中层干部20名,表彰先进个人31名,形成“重实干、重担当”的鲜明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