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城首条“需求响应式”公交线路——“星城云巴”WY1线。
打开手机微信小程序,输入上下车地点,轻轻一点完成呼叫——不到五分钟,一辆贴着“星城云巴”醒目标识的小型巴士便朝着预约地点缓缓驶来。如今在望城月亮岛片区,“打公交车”变得和叫网约车一样随叫随到、便捷高效。
11月10日,从望城区交通运输局获悉,该区首条“需求响应式”公交线路——“星城云巴”WY1线已启动试运营。试运营期间投入10台,让市民实现了“动动手指在家门口坐公交”的心愿。与传统公交车固定线路、固定站点不同,它以“固定服务区域+动态线路规划”为核心,用最少的车辆和线路资源覆盖更广区域,而票价仅需2元,比网约车拼车要实惠不少。
体验:手机预约,快速直达
11月10日早高峰时段的望城区星月路车流如织。家住附近恒大名都小区的左女士整理好随身物品,打开手机微信小程序,轻点屏幕完成“星城云巴”预约。短短几分钟后,一辆印着专属标识的小型巴士稳稳地停在路边,左女士快步上车,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真的和打网约车一样随叫随到,再也不用掐着点赶公交了。”她笑着说。
这一幕正是10日早上在星月路看到的真实场景。“这种‘网约公交’最大的特点,就是颠覆了传统公交‘按线行驶、按站停靠’的固定模式。”望城区雷锋巴士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彭清介绍,作为“需求响应式”服务载体,它能在指定时段内根据乘客预约需求灵活调配车辆,真正实现“预约出行、随需而至、一站直达”。
这种新潮的公交车该如何乘坐?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进行了全程体验。10日上午9时许,在星月路打开“星城云巴”小程序,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区域内200多个虚拟站点,系统同步提示“附近可用车辆7台”。输入目的地“润和紫郡”后点击约车,支付0.1元试运营优惠票价便顺利下单,系统显示“正在匹配车辆”,随后一辆公交车成功接单,车牌号、实时位置、预计到达时间等信息在屏幕上一目了然。“预计车辆离你0.28千米,1分钟后到达”的提示信息刚出现不久,那辆预约的公交车就出现在视野中。
“3824。”报出手机后四位数字,顺利登车。“师傅,咱们这趟车有固定路线吗?”司机指着驾驶座旁的智能平板说:“没有固定路线,乘客下单后,这个平板会自动收到订单和导航信息,我跟着导航去接人就行了。要是这单只有一位乘客,那就是‘专属专车’;要是有同方向的订单,就顺路接上,既方便乘客又不浪费资源。”
市民点赞:就像打的一样方便
登上公交车,注意到车内已坐了几位乘客。与传统大型公交车相比,这辆“网约公交”体型更小巧,仅有11个座位。据介绍,目前投入试运营的车型共有两款,除了11座的小型巴士,还有一款19座的车型可供调配,能根据订单量灵活调整运力。
“以前坐传统公交车,最头疼的就是等车和绕行,有时候错过一班就要等半个小时,遇到刮风下雨更是遭罪,上班还容易迟到。”乘客江先生是首批体验用户,他介绍,“星城云巴”不仅解决了等车难问题,价格更是极具优势,“网约公交车比传统公交车方便,两块钱的票价也比打网约车和拼车便宜多了。”
从运营方了解到,“星城云巴”WY1线于11月8日正式启动试运营,试运营将持续至11月18日,试运营期间实行0.1元优惠票价,试运营结束后恢复至2元标准票价。“试运营两天,小程序累计有近4000人次使用。”工作人员调出后台数据介绍,从乘车轨迹来看,大量乘客选择在地铁4号线站点附近上下车,“这说明线路很好地填补了地铁接驳的空白,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部门解读:科技赋能,精准对接需求
目前,“星城云巴”的服务范围集中在月亮岛片区,运营面积约13平方公里。为何将首条线路选址于此?望城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服务跟着需求走,哪里需求集中就优先覆盖哪里。”该负责人表示,月亮岛片区聚集了高校、大型商超、医院等密集客流点,同时是地铁4号线的辐射区域,“推出‘星城云巴’既是对常规公交的有效补充,也是聚焦市民出行痛点、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的具体实践”。据介绍,目前该片区已投放10辆新能源公交车,设置200多个虚拟站点,服务时段每天覆盖6时30分至22时30分,后续将根据运营数据持续优化调整。“从前两天的试运营时间来看,预约车辆后,每位乘客平均等待时间为3分钟左右。”
不少市民好奇,不同于网约车通常只服务单一订单,网约公交可能同时承接多位乘客,上下车点各不相同,线路是如何精准规划的?答案藏在背后的科技“狠活儿”里。据介绍,“星城云巴”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公交算法,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综合乘客定位、目的地方向、周边运力分布、实时路况等多重信息,快速匹配最优顺路车辆和最短行驶路线。
“面对多样化的出行需求,系统能实时计算高效接驳方案,动态调整行驶线路和车辆调度,实现出行需求与运力供给的精准匹配。”彭清补充道,对司机而言操作也十分简便,“不用自己规划路线,每次有新订单,车载平板会自动弹出提示和导航,跟着走就行,省心又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