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丹寨,热情似火。走进兴仁镇城江村的麒麟瓜大棚,满目青翠,藤蔓交叠间,圆润饱满、裹着翠绿条纹的西瓜宛如绿宝石点缀田间。皮薄肉脆、汁水丰盈、清甜沁心的丹寨城江麒麟瓜,是夏日消暑的珍品,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密码”。
然而,这份“甜蜜”的绽放并非一帆风顺。对于瓜农们来说,田间地头的耕作是强项,但在市场经营中,如何规范运作、防范风险却是一道新课题。“以前守着这么好的瓜,订单越来越多是好事,但怎么规范开票、账怎么理得清、跟电商平台合作怎么才顺利,这些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心里真没底。”一位瓜农合作社负责人坦言。这些对政策理解不清、财务核算薄弱、交易不规范等潜在风险,曾让瓜农们在电商化、规模化的道路上顾虑重重。
如何让这份“甜蜜事业”行稳致远?丹寨县税务局组织的“春雨助农服务队”身影活跃在乡间地头、合作社大棚。税务干部们踩着田间的泥土,了解瓜农在经营中遇到的真实困惑。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税收执法员,如今也是瓜农们的合规辅导员。
“开票不规范买家后续可能不认账”“合同条款模糊容易引发合作争端”“简单的销售台账能避免不少纠纷”“免税收入也要做好申报……”服务队结合瓜农合作社常见的问题,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涉税风险点,手把手辅导合作社如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准确开具发票、规范税费申报。“原来发票上这些信息填准确这么重要,感谢税务同志的耐心指导,帮我们避免了很多‘糊涂账’带来的后顾之忧。”合作社财务人员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城江西瓜以1600余亩种植规模和预计3000余万元年产值,成为丹寨县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订单应接不暇。在税务等部门的规范辅导下,合作社的运营更加规范顺畅了。财务清晰了,开票规范了,与合作伙伴的信任度也更高了,节省下来的是沟通成本和潜在争议成本。这些隐形成本的降低,无形中增强了产业的韧性和竞争力。“现在我们做事心里更有谱了,晓得怎么干才正确、才长远。只有规范经营,才能走得踏实!”瓜农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满棚丰收的景象背后,是汗水浇灌的“甜”,是诚信经营的“根”。在丹寨这片热土上,一颗颗麒麟瓜,正成为链接田地与市场、农民与消费者的纽带。而规范化经营的探索与成长,则为这份“甜蜜”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恒久动力,让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有章法、更加稳健绵长。
(丹寨县税务局吴寿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