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以工代赈惠民生 宜居乡村换新颜

发布时间:2025-09-20 浏览次数:5

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施工现场热火朝天。近日,记者走进古浪县干城乡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各司其职,有的忙着安装道牙石,有的在修建护坡,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而这些工人,基本都是附近的村民,以工代赈项目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有钱赚。

干城乡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

干城乡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394.21万元,核心建设内容包括修建护坡14680平方米、铺装硬化路面7942平方米、安装道牙石6685米,并配套建设相关附属设施。自8月20日正式开工以来,已吸纳周边乡村劳动力近100人参与建设,预计10月底可全面竣工,项目建成后将发放劳动报酬162万元。“我们在这干了20多天了,挺好的,离家也近,而且还能学到点技术。”富民新村村民韩会文说。

“以工代赈,关键在‘工’,核心在‘赈’”。据了解,该项目自开工以来,干城乡积极动员周边群众参与项目建设,让群众在参与劳动中获得稳定收入。同时,针对不同村民的技能基础,项目精准设置了多元化岗位:从基础的材料搬运、场地清理,到专业的技术操作、设备安装,实现“技能有差异,就业有岗位”。村民们既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增收,又储备了实用的就业技能,真正实现了“村美、富民”双赢,让村民从乡村建设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归属感。

施工现场

“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有效改善干城乡镇区风貌,为后续开展绿化、防风固沙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更让周边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参与家乡建设的同时增加经济收入,切实将民生工程落到了实处。”干城乡副乡长张继伟说。

以工代赈惠民生,乡村振兴添动能。古浪县通过以工代赈的模式,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走出了以工代赈“古浪路径”,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升温,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