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县蹚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提质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1-10 浏览次数:7

集贤县蹚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提质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来源:双鸭山日报社        发布时间:2025-11-10 08:33

垦地合作为现代农业发展蓄势赋能

集贤县蹚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提质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聚势破局,协同共生。集贤县以深化垦地合作为突破口,创新推出“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农场社会化托管服务‘包种’、政策性银行‘包钱’、种植业保险和期货‘包赔’、政府兜底‘包收’”的“一主四包”模式,通过组织重构、技术革新、利益联结“三位一体”改革,实现全链条资源整合、全要素技术赋能、全过程服务保障,蹚出了一条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提质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了县域实践方案。

创新合作机制——激活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

构建“一主四包”闭环体系。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整合农场技术、金融资本、保险保障和政府兜底四大要素,二九一农场提供“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政策性银行创新“托管贷”产品(亩均授信300元,利率低于市场3.45个百分点)、种植保险与期货工具构建“双重风险防护网”,政府兜底保收化解市场风险,形成“主体牵头、专业分工、风险共担”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释放规模化经营产能。整合分散土地资源,推动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种植模式落地,垦地双方探索打造千亩“玉米高产栽培示范区”,引导农户选用良种良法,实现科技应用与规模效益叠加,2024年示范区亩均保苗密度增加600株,土地利用率提升20%,有效破解土地碎片化制约。

全程托管降本增效。依托二九一农场管理体系,从生产计划制定到加工销售全流程管控,通过集中采购农资,降低种植成本3%至5%;通过“精量播种”“精准施肥”“高效植保”等标准化技术,将机械化服务贯穿春播至秋收各环节;2024年合作地块亩均增产15%,农户收入同步增长,实现“降本不降产、增效又增收”双重目标。

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粮食单产突破

创新智能播种技术。推行“三五早播”技术,利用物联网实时监测5厘米土层温湿度,在连续5天稳定通过5℃、含水量20%精准播种,较传统播期提前5—10天。采用1.3米大垄密植模式配合分层定量施肥技术,根据土壤氮磷钾含量动态调整施肥比例,肥料利用率提升25%。精选迪卡2235玉米良种,2024年示范区玉米秧高度较普通地块增加30厘米,植株健壮度显著提升。

优化智慧田管体系。构建“6·10”全周期管控机制,在玉米6展叶期利用大马力机车实施精准变量追肥,10展叶期喷施矮壮素调控株型,穗位高度降低15%、气生根数量增加20%,抗倒伏能力大幅增强。通过深松散寒、按需施肥、合理促控等智慧田间管理技术,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精准制定管理方案,为作物创造最佳生长条件。2024年示范区每亩底肥用量优化至67斤、追施尿素40斤,实现化肥使用率、转化率“双提高”。

智能农机减损增效。构建机械化服务体系,播种过程整合气吸精密播种机等大功率设备,播种匀度误差<5%,农机作业效率提升40%。秋收环节应用迪尔S680收割机搭载12行割台,通过实时识别作物密度、湿度等参数自动调整作业模式,机收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2024年示范区日收割效率达900亩,合作地块全部实现颗粒归仓。

优化利益分配——激发农民参与积极性

创新阶梯式共享机制。创新探索以垧(15市亩)为单位的“垧产定收”动态分配机制,设置五级阶梯分成比例:垧产≤13吨,农场仅收回成本,净收益全额反哺农户;垧产13—14吨,超产部分农户获60%分红;垧产14—15吨,超产收益双方均分;垧产15—17吨,农户分红比例阶梯式回调至40%;垧产≥17吨,超产部分农户保底30%收益,实现农户“不种即享保底收益、超产再获阶梯分红”,构建起“风险联控、收益联享”长效合作机制。

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集贤县与二九一农场签订三年期战略合作协议,出台《集贤县垦地合作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对标垦区农场示范点,双方共同落实技术措施、农机作业等全部环节,联合组建专家指导组,指派技术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按照不同作物、不同季节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提升县域农业标准化管理水平。

拓展多元化托管服务。针对农户农业生产差异化需求,二九一农场因地制宜推出“菜单式”服务清单,即单环节托管聚焦播种、植保等关键技术,多环节托管覆盖“耕、种、管”核心流程,套餐式托管结合地块农业生产条件制定个性化托管方案,全程托管提供“土地整合+技术输出+销售对接”一体化服务,农户可灵活选择托管服务模式,实现务工务农时间最优配置。

推广示范经验——扩大垦地合作覆盖面

示范引领强驱动,算好增产增效“明白账”。以千亩“玉米高产栽培示范区”为突破口,在整地、播种、施肥、秋收等关键农时节点,组织镇村干部、种植大户开展实地观摩,现场展示核心技术,通过“田间课堂”动态对比算账,农户亲眼见证合作地块在伏期低温寡照逆境下仍实现亩均增产133斤的实效,破解农民认知壁垒,彻底打消“怕风险、怕麻烦”顾虑,2024年主动申请托管农户从2023年的63户增加至128户,同比增长103%。

构建分层实训体系,筑牢农技推广“主阵地”。针对农户参与意愿不足、技术应用脱节难题,打造“田间实训+专家下沉”双轮驱动培训机制,着力破解农技落地梗阻,一方面依托示范区打造全周期田间实训平台,邀请二九一农场专家团队驻点授课,围绕整地标准、变量追肥等环节开展手把手教学,累计培训800余人次;一方面通过“现场演示+案例剖析+在线答疑”组合拳,提升农户对智能农机作业、数字化管控等技术接受程度,2024年全县托管合作面积突破3.53万亩,同比增长253%。

深化合作拓版图,锚定农业强县“新坐标”。2025年3月,与二九一农场签约首批托管耕地5万亩,持续探索推广“一主四包”垦地合作新模式,同步深化“全链条服务+全要素保障”机制,加强镇、村与垦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对接,力争实现托管面积10万亩、亩均增产156斤目标,为“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持续输出“集贤经验”。

(责任编辑:双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