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赋酒城:泸州制造业的“数智化”跃迁

发布时间:2025-11-07 浏览次数:5

“智”赋酒城:泸州制造业的“数智化”跃迁

来源:泸州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11-07 10:26:39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从全流程无人化的5G工厂、到万兆光网全覆盖的化工园区、再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的智能生产车间,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塑造着泸州制造业发展的新形态。

作为川南经济区的重要工业城市,近年来,我市主动作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智改数转”为突破口,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取得显著成效。

我市一大批工业企业在“智改数转”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成为引领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11月3日至4日,记者走进四川泸科源包装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和单位,探访“智改数转”一线,感受工业企业发展脉搏,展示企业以“智”提“质”、用“智”赋能的生动实践。

树标杆

打造智能化转型成功范本

在江阳经开区的四川泸科源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从塑料颗粒原料到成品瓶盖的整个生产流程,均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无人化运转。这座国家级5G工厂,通过“智改数转”,已成为全国瓶盖制造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典范。

一个生产细节显现出这座5G工厂的智能内核:在百万级洁净高标准车间内,搭载AI视觉的检测平台,对瓶盖表面缺陷、尺寸精度、印刷质量进行100%全检,检测速度达到人工检测的5倍,可识别直径小于0.1mm的缺陷,并实时将质量数据反馈至生产设备,实现工艺参数自适应调整。

智能化生产的实现得益于泸科源搭建的一个5G智能物流调度平台。四川泸科源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部门负责人徐游鑫介绍,企业整合WMS和MES系统功能,通过“5G+”生产网的全面覆盖,联通关键设备,采集数据信息,“实现生产、调度、质检全程无人化。”

通过前瞻性的5G战略布局和全方位的数字化改造,泸科源的生产效率提升30%,产品良品率超99%,为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成功范本。

近年来,我市按照“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中小企业小步快跑、产业链链式带动、产业园区聚势赋能”差异化转型路径,引导泸州老窖等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今年8月,泸州老窖黄舣园区5G工厂和四川泸科源瓶盖制造智能化5G工厂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5年5G工厂名录》,成为我市“智改数转”的标杆。这一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泸州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和智能制造领域登上新台阶。

泸州裕同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是江阳经开区的重要配套企业,也是泸州老窖的产业链企业。在裕同包装公司3000平方米的国窖1573产品智能装配车间,智能化升级改造后的自动生产线以每小时3000个的速度生产成品酒盒,日均产能达6万个。

“效率提升133%,人工下降60%。”泸州裕同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发陆说,作为产业链企业,泸州老窖智能化生产倒逼企业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目前,企业全面导入SAP、MES、WMS等系统,实现从订单排产、工艺执行到设备状态、人员操作的实时监控与透明化管理;在品质端,企业构建了贯穿来料、制程到成品的QMS质量管理体系,将客户标准与行业规范嵌入业务流程,构建涵盖自动预警、闭环整改与知识沉淀的智能质量管理体系。

强基底

万兆光网构筑新生态

位于纳溪区的泸天化化工园区,试点区域内办公楼宇、生产区域和生活配套均实现万兆光网覆盖,600多个摄像头实时无死角监控整个园区。智能巡检机器人直抵液氨罐区等关键区域,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替代人工实时监测温度、压力等数据。

今年4月,泸天化化工园区成功入选全国“万兆园区”试点项目。作为我市首个获批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万兆光网试点工程,历时5个多月,目前泸天化已完成一期试点项目既定任务。

作为全省首个化工行业万兆光网示范园区,该项目将为传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部长赵恩军表示,下一步,依托低时延、高带宽、高可靠性的网络底座,园区将加速部署AI视觉识别、智能巡检、远程控制、数字孪生等典型工业场景,推动生产运营向全域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泸天化化工园区“万兆园区”试点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泸州在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试点项目落地泸州,是我市积极推动万兆光网升级演进的成果之一。今年7月,“泸州AI万兆园区试点项目”正式签约,泸州纳溪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中国电信泸州分公司携手共建,共同打造以万兆光网为基石的智慧园区生态体系,助力泸州加快建设“西部数字经济高地”。

近年来,我市不断赋能强基,构筑“智改数转”新生态,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

今年10月,我市11家企业联合发起,成立泸州市领航智改数转创新赋能中心,为企业“智改数转”提供供需对接、转型服务、宣传咨询、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生态涵养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加速本地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及新兴产业发展。

当前,我市5G和千兆光网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截至今年9月,我市新建5G基站1687个、累计建成14106个,5G用户数超361万户、普及率达70.95%,千兆宽带用户数达75.57万户、普及率达41.1%。

开处方

促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2024年度省级督查激励名单中,我市作为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市(州)入选。入选的背后,是我市从政策、财力、智力等方面对全市工业企业“智改数转”不遗余力的支持。

在省、市级政策的支持下,我市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近年来,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用于支持“智改数转”,去年我市25家企业获得累计奖补资金超1.1亿元。我市出台《支持六大工业产业提质倍增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政策措施》,对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

四川日盛铜箔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生产控制中心,已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大幅提升生产协同效率。“去年获得277.8万元省级财政奖补资金,用于建设公用工程综合水处理系统DCS控制中心。”四川日盛铜箔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余承说,企业“智改数转”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奖补资金让企业更有动力。

连续两年,我市组织专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出“处方”。市财政出资1200万元,为全市307家企业免费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形成“一企一策”的转型报告,为全产业链开展数字化转型提供方法论和路线图。截至目前,我市已组织宏图智能物流、三大通信运营商完成超200家中小企业转型项目申报。

宏图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的“工业供应链数智化产品与技术提供商”,专注于为工业企业提供供应链数智化解决方案,已为我市泸州老窖、泸天化等30余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

近两年,我市累计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家、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行业节点1个、全国万兆光网试点项目1个、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2家。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累计完成企业线下数字化诊断307家、线上数字化评估超800家;全市累计启动转型企业212家,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276个。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邓小军表示,下一步,我市将通过“点”上强企业、树标杆,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鼓励国有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改造;推动中小企业加速向专精特新发展“;线”上强链条、提质效“,一链一策”面向重点产业链开展数字化协同改造,打造典型应用场景“;面”上强支撑、夯基底,探索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打造数字场景共建、服务资源共享、创新要素共聚的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到2027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累计打造20个省级及以上“智改数转”标杆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9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5%,两化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居四川省第一梯队。

记者 许亚琴 见习记者 刘露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