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农存折多了笔“生态钱”!贺州碳汇让林海生金

发布时间:2025-11-11 浏览次数:5

“家里150亩杉木林,没砍一棵树,拿到了1100多元碳汇收益金!”今年10月底,昭平县文竹镇七冲村村民黄成勇看着存折的收入记录,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份“不砍树也赚钱”的收入,正是贺州市让林业碳汇生态价值变现的鲜活例子。

图为在广西第二批林业碳票发行和交易启动仪式上为林农发放收益金

作为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贺州始终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昭平县林业碳汇试点为突破口,在制度构建、项目开发、交易应用上多点发力,逐步打造覆盖全市的林业碳汇体系,让410.06万亩林地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核心载体。

如今,贺州林业碳汇已实现从“单点试点”到“系统推进”的跨越。昭平县率先推出林业碳票管理办法与方法学,全市首个林业碳票项目落地见效;黄姚马拉松、中国龙舟公开赛等大型活动借碳汇实现“零碳”办赛;“碳汇+生态司法”机制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贺州正以清晰的“路径图”,为全区林业碳汇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贺州样板”。

顶层设计谋全局:从“昭平突破”到“全市一盘棋”

“林业碳汇不是某个县的‘独角戏’,而是贺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头戏’。”贺州市林业局局长冯亮介绍,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林业局便迅速牵头起草《贺州市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全市林业碳汇“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大框架,计划以昭平县为试点先行区,带动富川、钟山、八步等县区同步推进,形成“试点引领、全域覆盖”的发展格局。

昭平县的先行先试,正是贺州顶层设计的“实践窗口”。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广西林业碳汇试点县,昭平县森林覆盖率达81.73%,410.06万亩林地为碳汇开发奠定坚实基础。该县率先出台《林业碳票项目方法学(试行)》,创新“一法覆盖和适用造林再造林、森林经营、森林保护三类项目”的模式,不仅降低了项目开发门槛,更为全市后续制定统一标准提供了“实践样本”。“林业碳票项目方法学(试行)突出简便易行,同时覆盖和适用造林再造林、森林经营、森林保护三大类型的碳汇项目。通过鼓励和引导林业经营者调整优化树种结构,延长轮伐期等方式改变林木种结构单一、经营措施单一、生态功能单一的问题,达到拓宽增收的目的。”昭平县林业碳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严铭说。

图为昭平县大壮村林地

为打通制度落地“最后一公里”,贺州市还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市林业局牵头统筹项目开发,市财政局协调试点经费(仅昭平县已争取自治区30万元专项经费),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导“碳汇+生态司法”实践,形成“林业+财政+司法”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已筛选5万亩林地作为首批开发计划,其中昭平县桂江两岸2万亩生态公益林碳汇项目已落地,后续将逐步向富川龟石国家湿地公园、八步区森林康养基地等区域拓展。

项目带动强根基:从“2万亩试点”到“全市储备库”

贺州林地确权率达98%以上,但单户林地面积多在10至50亩,独立开发碳汇项目成本高、收益低。为此,贺州市探索“企业牵头+集体联动+林农参与”的模式,由广西昭平县将军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作为项目业主,联合林场、村组集体将分散林地“化零为整”。“我们将分散的林地‘凑’出大项目!”广西昭平县将军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黄武亮,道出了贺州破解“林权分散”难题的关键。

广西昭平县八桂秀林林业碳票项目(昭平一期)便是典型案例:项目整合大脑山林场、25个村民小组的908户林农林地,总面积达2万亩,成为贺州市首个、全区第二个成功上市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为保障林农权益,项目签约后1个月内,企业便按8元/ 年亩的标准,提前支付2年碳汇收益金,累计发放30万元,惠及3528名林农。“现在全市都在推广这种‘提前付收益’的模式,就是要让林农尽早看到实惠,主动参与碳汇开发。”贺州市林业局生态修复科负责人廖振峰说。

图为工作人员测量项目内的乔木胸径

更值得关注的是,贺州正加快构建“全市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库”,实行“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机制。目前,除昭平一期项目外,富川瑶族自治县计划开发1万亩生态公益林碳汇项目,八步区正在调研森林康养基地与碳汇结合的路径。“我们对储备库项目有明确标准,优先选择生态功能突出、碳汇潜力大的林地,比如全市的生态公益林、天然林,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实现‘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双提升。”贺州市林业局副局长王晓行介绍。

场景拓展促转化:从“赛事碳中和”到“全域应用网”

“本次马拉松赛事产生的1000吨碳排放,全部通过认购贺州林业碳汇抵消!”2025年黄姚马拉松赛事现场的播报,标志着贺州林业碳汇首次实现大型活动应用“零的突破”。紧接着,2025中国龙舟公开赛(广西?昭平站)再购1300吨碳汇减排量,两场赛事的“零碳”实践,为全市乃至全区大型活动碳中和提供了“贺州方案”。

图为2025年4月13日市林业局向昭平县人民政府授予黄姚马拉松赛事碳中和证书

“不只是体育赛事,我们正推动‘碳汇+’应用场景向多领域延伸。”贺州市林业局局长冯亮表示,在生态司法领域,全市已办理6起“碳汇代偿”案件,当事人通过购买1053吨林业碳汇履行生态修复责任,缴纳金额约10万元,该模式已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各县区法院推广;在乡村振兴领域,昭平县七冲村通过800亩集体林地碳汇项目,每年获得6400元收益用于村道养护、水利维修,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这种“碳汇+村集体增收”的模式正逐步向富川福利镇、钟山回龙镇等乡村推广。

贺州将加快出台《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试点实施方案》,完善配套制度;同时拓展“碳汇+零碳机关”“碳汇+旅游”“碳汇+ 金融”等新场景,计划在黄姚古镇景区推出“碳汇抵消门票”服务,游客可购买碳汇抵消出行碳排放;引导本地重点企业通过购买本地碳汇履行减排责任,推动碳汇交易“本地化、常态化”。

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贺州正以林业碳汇为笔,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谐画卷,让“绿水青山”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最持久的竞争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