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我们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5-07-22 浏览次数:8

“共享院子”弥漫着满满的幸福气息

我们都熟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但你听说过“共享院子”吗?7月21日下午,记者走进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内的老街,探访了一处别具特色的“共享院子”。这处院子青砖灰瓦、棕色木门,面积约20平方米,吸引不少人前来打卡留念。

“共享院子”这一创新模式,是通过对院落内部分空间进行巧妙规划,增添功能性设施,在改善留居居民生活居住条件的同时,植入新业态,打造出和谐共生的特色院落。多年以前,这里还是一条破败不堪的老街,房屋年久失修,环境脏乱差。如今,经过因地制宜的“微改造”,老街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历史传承与民生改善实现了完美融合。

当日18时,记者见到了“共享院子”的主人苏高产,此时他正忙着打理生意。苏高产从事植发生意,谈及改造后的院落,他难掩激动之情,连用“十分满意、非常满意”回应记者的询问。“多年以前,我家门前的老街路面坑洼不平,电线像蜘蛛网一样垂在半空中,居住体验极差。”苏高产感慨道。自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开工建设后,他家破旧的院墙和门面房焕然一新,变成了青砖灰瓦的古朴模样,墙体还装饰了精美的镂空砖,墙角种上了铁线莲,院子里种满了绿植。他坦言,现在生意比以前红火多了,自己是受益最大的那个人。

自家院子被改造成“共享院子”后,苏高产萌生出一个暖心的想法,他想制作一块名为“歇下子”的牌子,并在院子里摆上桌椅、备好茶水,供往来路人歇脚、喝茶。“开门欢迎大家!”苏高产真诚地说,他希望能用自己的点滴服务为街区发展做点啥。

在“共享院子”旁,各种鲜花竞相绽放、五彩斑斓。50多岁的王霞坐在公共长椅上,和邻居悠闲地聊天。她向记者回忆道,以前老街的路特别不平整,垃圾随处可见,一下雨更是污水横流,她送孙子上学都得绕道走,那时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搬离这里。“谁能想到,老街如今能改造得如此美好!下午没事的时候,我就和老邻居们坐在木椅上聊天,四周花香四溢。”王霞满脸幸福地说,她再也不想搬走了!

老街焕新颜 烟火气里藏古今

“你看这路灯亮堂了、路面干净了,走在这儿就像踩着咱老周口的历史看风景。”47岁的吉回生站在剪股街的石板路上,指着身后翻新的青砖灰瓦建筑,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作为土生土长的南寨人,吉家七代人在此生活,见证了这条古街从漕运码头商业街到现代文化地标的蜕变。

剪股街的名字藏着水运密码。“你看这街道走势,像剪刀分叉,一头连南山货街,一头接漕运码头。”吉回生比划着说。明嘉靖年间,这里已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商船停靠后,客商在此歇脚、交易,山货、土特产从这里流向四方。

上世纪80年代的东方红电影院,是吉回生童年记忆中最热闹的地方。“电影《少林寺》上映时,剪股街的广场上挤得水泄不通。没有电视的年代,电影院就是全城的娱乐中心。”他笑着回忆,过年时孩子们会在广场上放“二踢脚”,谁的炮最响,谁就能引来一片喝彩。

在一家新开的小超市,店主付盼盼正擦拭橱窗。“这几年剪股街经过改造,环境变好了,我就用自家房子开了店,挨着小吃街,生意比预想中好。”她指着整洁的街道说,现在街坊邻居对环境变化非常满意,傍晚散步的人都多了。

“这是周口最有历史感的街道。”在附近做了30年小吃生意的李波告诉记者,剪股街的新生不仅是环境的改善,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如今,商户们期待着能重拾昔日的繁华,让这条承载着老周口人记忆的老街,在新时代续写烟火传奇。

暮色渐浓,街边的灯笼次第亮起,与老街的青砖灰瓦相映成趣。这条曾见证中原水运繁华的古街,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属于它的新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