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科技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四次会议第6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11-13 浏览次数:5

李德远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利用云南当地资源优势,开展康养产品开发,壮大康养产业的建议》第64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红河州生物医药大健康及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药材资源优势。一是种植面积居全省前列。红河州被誉为“滇南生物基因库”,境内野生种子植物229科1530属5667种,已查明药用植物315科4663种,占全省总资源的71.09%。州内泸西、弥勒、红河、绿春、屏边、金平被誉为“云药之乡”。2024年,红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73万亩,中药材产量23万吨(干重),常规种植中药材品种约58种(占全省40%),GAP种植基地4个(占全省30.78%),重点品种有草果(34万亩、全省第二)、砂仁(30万亩、全省第一)、生姜(15万亩)、灯盏花(1万亩,全省第一)、重楼、滇黄精和黑三七等,重点红药品牌有龙血竭、虎力散、灯盏花系列产品以及草乌甲素口服溶液、熊胆川贝口服液、金平瑶药等。全州有林地面积2781.82万亩,其中1436.14万亩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已利用281.7万亩,其中林下中药材种植63.31万亩。二是中药材 进口量居 全省第一。2024年,河口口岸进口中药材31个品种(鸡血藤、胖大海、砂仁、草豆蔻、地龙、茯苓、槟榔等)、1562个批次,进口货物总重3.46万吨(约占全省进口量的3/4,其中进口越南鸡血藤9179.7吨,同比增加617.3%;进口越南胖大海4040.6吨,同比增加350.9%),进口货物总值7590万美元。三是背靠东南亚国家 丰富的 中药材资源优势。目前,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拥有大量我国稀缺的中药材(2024年,东南亚国家人工种植面积已 超过800 万亩,我国自东南亚国家进口中药材已增长至3.1亿美元),市场需求高度互补,特别是大量药食同源的药材品种 被运用 到保健食品、滋补产品、普通食品、化妆品中,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已成为全球中药材供应链的重要一环,红河州与越南接壤,发展进口中药材加工产业前景广阔。

(二)生态+文旅+康养+旅居大健康优势。一是气候康养优势。红河州处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域和全国著名的长寿带上,拥有独特的立体气候特征(最高海拔3074.3米,最低海拔76.4米),每年空气优异天数超过全年的99%,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9摄氏度,是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和“中国长寿之乡”。二是文旅资源富集。红河州被誉为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始设郡,千百年来,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边地文化、儒家文化、红色文化在红河大地共融共生,形成了具有深厚底蕴的千年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 过桥米线等 七张“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数学家熊庆来、清末状元袁嘉谷从这里走出。2024年,全州4A级旅游景区数量居全省第一,游客接待数位列全省第二,拥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国字号品牌和全国第二大孔庙建水文庙。三是医疗康养资源富集。红河州是云南确定的滇南区域医疗中心,正在建设心血管、急重症、肿瘤、儿科、妇产5个区域医疗中心,拥有三级医院11家、三甲医院6家、中医医院9家、2537个医疗卫生机构、开放病床 33646 张,拥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1734所,开远凤凰谷P100生命养护中心作为红河州康养代表,享誉全省。四是 旅居 大健康资源富集。拥有全球最大天然虾青素生产基地(年产雨生红球藻粉300吨,虾青素油65吨,虾青素微囊粉200吨,年产值达12亿元人民币,利税3.6亿元)以及即将落地的扬子江药业弥勒大健康项目(总投资20亿元),助力大健康产业聚集。拥有西南地区唯一100%自主知识产权、成功适航取证的“云雁”双座轻型运动飞机,助力低空旅居经济发展壮大。

二、建议答复

你在提案中提出“充分利用云南省及红河州生物资源,包括药食两用、民族医药资源优势,开展生物医药大健康、美容护肤、洗浴养生等康养产品的研发”等建议,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进行了研究落实,目前,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积极开展中药制剂的研发、推广。大力扶持和鼓励全州具备条件的各级医疗机构积极组织开展院内制剂的研发与生产。目前,红河州有规范制剂室3个,分别在红河州中医医院、个旧市中医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全州共有院内制剂166个品种,取得云南省制剂批准文号的有34个品种,其中经验方9个,中医药制剂有22种,有2种制剂(臭灵丹合剂、解表和中胶囊)纳入了《云南省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经积极与医保部门协调,我州有20种院内 制剂被 纳入《云南省医保乙类报销目录》,未纳入医保目录的14种中药制剂正在积极组织申报纳保。2024年10月以来,红河州中医医院依托邱明丰专家工作站,对院内经验方“凉血解毒合剂方”进行研发,备案为院内制剂,目前已开展18批次小试样品的研究及6批次正交验证样品的研究。研究后将确定配制工艺、制定质量标准,向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医疗机构制剂备案号。同时开展院内制剂“芪术胶囊”“金钱石苇合剂”质量标准的研究和提升工作。

(二)推进食品用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拓展康养产业。《云南省食品用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方案》出台后,严格按方案要求受理食品用商品进口的备案申请,出具《药食同源商品进口备案不予受理告知书》。2024年,完成审核食品用药食同源商品进口登记备案申请22批次,发放《药食同源商品进口备案不予受理告知书》22份,涉及食品用药食同源商品837.964吨。根据河口、金平两县的请示,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自2025年4月10日起将经金平口岸进口的食品用药食同源商品《不予受理进口备案申请告知书》的业务办理调整至河口、金平两县,确保各项惠企利企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食药同源产品开发提供支持。

(三)开发药食同源产品,拓展中药材产业。红河州有着发展药食同源产业的资源基础和条件。州内元阳泽润科技有限公司、云南艾一燊艾绒制品有限公司、云南泽生生物 有限公司等 都开发了一系列药食同源产品,进一步延伸了中药材产业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食品加工企业与高校、中医院开展合作,研发生产一系列药膳、中药茶饮、中药调料、药妆等药食同源产品。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营养学相结合,传统食疗配方与现代食品工程、智能制造相结合,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加快产品上市速度。

(四)打造旅游新模式。依托冬暖夏凉、自南向北多元的天然气候优势,打造候鸟式旅居产品,面向东北、北京、上海、四川等地的游客群体,重点打造夏天避暑玩水、冬天保暖过冬的弥勒温泉、个旧丫沙底温泉、金平勐拉温泉、泸西吾者温泉、河口南溪河漂流、个旧老阴山等项目,在每年6月—8月,11月 —— 次年2月来红河短期、中长期居住。依托全州优质的生态环境、康养理疗和医疗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东风韵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和沐心谷国际康养度假区健康管理中心、弥勒锦屏山禅修素斋、开远凤凰谷生命养护中心、屏边滴水苗城药膳、绿色饮食等产品。

(五)挖掘地区优势资源,探索多元化养老新模式。老年人注重健康养生,医养结合是老年人康养新趋势。积极打造“医、药、健、养、游”一体的大健康产业新业态为指引,协同联动全州老龄委成员单位,大力整合资源,发展医养、康养、旅居养老等养老养生服务模式。推动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合作,探索形成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服务、医疗机构托管养老机构四种医养结合模式。州第一人民医院、州中医院等州内知名医院加盟养老机构,助推康养产业发展。目前全州建有医养结合机构16家,拥有床位6931张,其中医疗床位2471张,机构内有医疗卫生人员2352人。开远、弥勒两市被确定为云南省首批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县市(单位),开远市被确定为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县。开远凤凰谷生命养护中心、云南博康弥勒养生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依托当地老年病医院医疗资源,开发中药熏蒸、针灸艾灸等传统中医康复理疗养老养生服务,赢得广泛老年人青睐,仅2024年接待各类老年人8000余人次,进一步拓宽“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渠道。

(六)加大科技赋能,持续提升创新能力。红河灯盏花为全国唯一灯盏花规范化种植(GAP)基地,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定,弥勒灯盏花药业“灯盏细辛”被评为云南省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泸西县泽生生物公司的“云灯”(灯盏花)、建水县丰山生物公司的“下山宝”(滇黄精)等5家企业品牌入选2024年“绿色云品”品牌目录。金平金岭生物瑶药公司研发的“金瑶”“圣瑶”牌瑶族浴袋系列产品获得“中国著名品牌”称号,2022年以来,注册206件“寿”字系列商标,擦亮“长寿金平”品牌。以药浴为主的“金瑶”“圣瑶”“瑶祖”“瑶浴”等系列产品,带动金平县瑶药种植。2025年,推荐云南云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虎力散肠溶片研究”、红河云百草药业有限公司“ 水蛭 提取物化妆品的研发与应用”、金平县天源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药用红豆杉高效栽培与技术集成示范”、云南天佑熊业制药有限公司“熊胆粉原料质量标准化及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申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切实抓好生物医药产业省、州政策措施及相关配套办法落实落地。通过招商引资 、 政策支持等加强院内制剂研发、推广,创新康养新方式,开展康养产品新开发,共同推进红河州康养产业和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感谢你对我州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科技局

2025年8月20日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