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区 | 铝产业集群展现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5-05-08 浏览次数:12

4月20日,贵州水城经开区演绎着铝业发展交响曲: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铝车间内,950摄氏度的铝液泛着银光;铝产业园主干道上,满载铝液的运输车辆有序行驶;贵州莹月帆铝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端,炙热铝液正蜕变为高端铝型材;水城经开区铝产业园招商办公室,新签的产业链配套协议墨迹未干……这些都是水城经开区铝产业集群的镜头。

从“黑色电解”到“绿色智造”,从“初级加工”到“终端牵引”,水城经开区正以“链”式革新强壮产业筋骨。今年一季度,园区铝及铝加工产值突破30.16亿元,同比增长35.67%。这份成绩单,也折射出水城经开区谋求“绿色转型、高端突破、链式聚合”的产业发展逻辑。

双元铝业:

绿色是底色,更是底气

年排放颗粒物27.72吨、氟化物1.01吨、二氧化硫33.09吨,产能释放率达91%以上。在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经理田海军给记者看了这样一组数据,“我们这些排放指标均低于国家污染排放标准。”

数据的背后,企业投入上亿元进行环保改造,建成两套电解烟气净化系统和生产用水循环系统,实现铝水生产气体废物超低排放及污水低排放。

“绿色是底色,也是底气。”田海军认为,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耗能行业企业要走在前列。对一个企业来说,生态底色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等政策的叠加效应下,传统电解铝产业迎来转型升级关键窗口。双元铝业积极探索实践“铝业+光伏”新模式,实现了从“煤电铝”到“绿电铝”转化。

目前,双元铝业绿色用电占企业用电总量的38.06%,每吨铝综合电耗同比降低650度。

“针对电解铝耗电量大的难题,今年双元铝业计划利用厂房屋顶、厂区空地及停车棚等20多万平方米的区域,建设400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田海军说,未来,厂区空地、厂房屋顶、停车场等区域,都在为水城的铝业注入“绿电”。

追新逐绿,双元铝业正为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莹月帆铝制品:

靠近“链主”裂变发展

在贵州莹月帆铝制品有限公司的高精铝车间里,一块块闪着银光的巨大铝锭整齐排列,经过锯切、洗磨、热轧、冷轧等工序后,被加工成厚度仅2.8毫米、长1600多米的铝卷。随后,这些铝卷还将被加工为食品铝箔、药用铝箔、汽车零部件等铝制品。

在公司发货区,一辆辆装载着高端建筑铝型材的货车,将驶向广东、云南、广西等地。“去年以来,企业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每个月至少生产4500吨铝铸轧板。”公司董事长何显平说。

7年时间,该公司从1家企业发展到拥有5家子公司的集团公司,产值从1400万元裂变为28.8亿元,产品从单一品种扩大为10余种……这种突破源于集群效应。无限靠近“链主”双元铝业,可以第一时间获得优质铝液生产,是莹月帆公司最大的优势。

“双元铝业950摄氏度的铝液运输到企业时,仍有850摄氏度,可以直接进入车间生产,每吨可以节省300元重熔成本,让企业产品更具竞争力。”何显平说。

今年,贵州莹月帆公司20万吨新能源储能及汽用材、刚性环保铝代塑容器用铝材项目计划投产。年底,还将投产4条铸轧线,产能将翻一倍,距离“扩大全国市场份额、成为行业引领者”的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产业集群:

全链条布局“滚雪球”

从生产食品包装铝、铝合金门窗创业起家,到如今向高端铝产业集群的华丽转身。近年来,水城经开区聚焦优势“链”式布局,紧抓铝精深加工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围绕产业集群全链条布局,以链思变、以链焕新、以链图强,将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强区之基。

2023年,水城区铝制家居产业集群被工信部评为“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我们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链式共生。”水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雷征伟介绍:以双元铝业为“链主”,54家上下游企业沿“再生铝—高端型材—终端产品”布局,形成锭、棒、板、线、材、家居等多条细分产业链。

产业链条滚动起来,产业集群的滚雪球效应就愈发明显。园区铝及铝加工产值从2017年的19.48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130.32亿元,年均增长31.2%,已成为当前全省转化率最高、下游产业链最长的铝产业集群。

今年,水城经开区将依托双元铝业技改及扩能项目建设,引进交通运输车辆制造、家电、机械装备、汽车、光伏及配件等与铝产业相关的企业和项目,推进铝产业向多元化、高端化发展,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活力和竞争力。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