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升级 老树绽新 —— 我市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撑起高质量发展“高楼大厦”

发布时间:2025-10-13 浏览次数:5

蝶变升级 老树绽新 —— 我市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撑起高质量发展“高楼大厦”

来源:晋中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10-13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晋商故里,产业新城。当下,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热潮的晋中大地,传统产业老树开花,新兴产业生机勃发,未来产业破土萌芽,“三业”并举在产业强市的大道上奋力向前,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发展之路。而这其中,传统产业是根基,撑起经济基本盘。我市的传统产业底蕴深厚,韧性绵长,占比高、关联广、带动性强,是构建晋中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在稳增长、扩就业、保民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传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市场需求,加强科技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委工作安排,市委书记常书铭要求,全市上下要充分发挥晋中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坚定夯实制造业这个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推动我市制造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我市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注入了强劲动力和主攻方向。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那些曾经支撑晋中经济的煤炭、玛钢、纺机、液压、玻璃器皿等“手里吃饭的家伙”,努力抓住新产业革命机遇,积极重塑核心竞争力,在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的蜕变中与时间赛跑,打响了一场转型升级的突围战,让传统产业这棵“老树”绽放出璀璨“新花”。

华丽转身,向高端化跃升

工业是我市经济的命脉。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根基在工业,优势在工业,出路在工业。

曾经,“老工业基地”是晋中的鲜明标签,我市更是全国纺机、液压元件、焦炭、玛钢、碳素、药用胶囊、玻璃器皿等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如今,这些产业已然“断掉”粗放式发展模式、“舍弃”低端落后产能、“告别”高能耗竞争老路,华丽转身坚定地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实施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新质生产力兴市,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推进实施纺机、液压、玛钢铸造、玻璃器皿、煤机制造等传统特色产业升级改造。

一组数据,更是直观展现产业转型成效。“十四五”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1户,全省最多,行业覆盖国民经济41个工业大类行业的33个,已形成煤炭、装备制造、焦化、冶金、电力、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工、食品、医药等九个主导产业,特别是煤炭、焦化、电力等传统产业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纺机、玻璃器皿、碳素、玛钢铸造等特色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的榆次纺织机械工业,70年前曾设计出了新中国第一台纺织机,开启我国纺织行业新篇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晋中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纺机整机及配件生产基地。

时下,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全球唯一的棉纺全流程成套纺纱设备供应商的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已经实现从低端制造到高端智造的转型升级。

走进经纬智能锭子厂500余平方米的无尘车间,一个个训练有素的工业机器人抓取零部件流畅高效,一台台数字化检测设备对零部件进行细致检测,各个零部件在生产线上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操作。这家创立于1951年的老牌国企,拥有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协会认证的环锭细纱机、棉精梳机两大产品研发中心,2023年还联合山西大学共建山西省纺织装备数智化研发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手持221项专利和多项行业标准,并积极打造“纺织机械数字化智能工厂”,系统布局了涵盖研发设计、工艺规划、生产管控、质量检测、运维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16个智能制造场景,实现了锭子、罗拉等关键产品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管控,也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因此获评省级先进智能工厂。

经纬智能是我市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迈进的一个缩影,它不但引领全市智能制造标准的全球输出,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的跃迁,更见证了晋中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坚实步伐。

破茧化蝶,向智能化提升

先看山西龙成玛钢有限公司的技术革新实践:一台台数字化球磨机替代了的传统球磨工艺,工人们正采用“热法+机械多次研磨”技术,对铸造废旧砂进行再生处理。通过绿色智能铸造技术改造,该企业不但在机加工及镀锌工艺当中研发出镀锌和机加工机器人,领先国内管道连接件制造行业,还在新铸造车间采用数据采集及可视化系统,实现整个铸造生产过程数字化监控,从而走上现代化生产之路。

“世界玛钢在中国,中国玛钢在太谷。”历经40余年风雨历程,玛钢铸造产业已由传统玛钢管件、沟槽管件、电力金具、五金铸件、井盖雨篦五大类初成品,转型发展至健身器具、消防器材、阀门三大类新产品,还不断向航空铸镁铸铝件、核电不锈钢焊接件、汽车高铁铸钢铸铁件等领域延伸,形成了“5+3+N”高端产业矩阵。

再看太重榆液数字赋能工业的生动场景:走进液压油缸分公司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手臂上下摆动,AGV小车按照指令穿梭自如……该公司通过液压挖掘机配套油缸项目,对挖机油缸、液压油缸两大生产线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挖机油缸年产20万只,液压油缸生产效率提高60%,因此,太重榆液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太谷玛钢、榆次液压的发展轨迹,印证了我市传统产业持续向智能化升级的不断蜕变。近年来,在工业强市战略指引下,我市持续推进重点企业进行“智改数转”,努力推动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建设,通过一系列数字化创新举措,让传统产业加速智能化转型。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星在调研转型发展时强调,要因地制宜、选准切入、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当下,我市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企业被赋予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身份”,也将“晋中智造”的名片擦得更亮。经纬智能打造出“纺织机械数字化智能工厂”;太重榆液打造的“节能高压油缸柔性生产智能工厂”,获评“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山西大华玻璃实业公司引进的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可稳定产出2400只高精度玻璃杯,单日产量达到传统手工吹制的数十倍……

无论是乘“云”而上,还是加“数”前行,智能化的提升让晋中传统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与质效双升,让一棵棵“老树”萌发了“新芽”。

厚植底色,向绿色化转型

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绿色动能”,实现从“黑色煤城”到“绿色都市”的华丽蝶变。

我市唯一一家全流程特种钢铁联合企业的山西新泰钢铁,近年来持续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已建成CO2养殖微藻“碳中和”工业化示范项目和全省首家碳资产管理平台,正在积极尝试国际碳减排信用交易。还凭借其卓越的智能制造成就,成功列入我省2025年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时下,山西安泰集团依托省级特钢产业链主,引育特钢产业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和项目落地,实质性推动安泰精品钢深加工 “零碳”产业园,构建“基础研究—共性技术—产业转化”全链条体系,逐步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筑牢企业绿色化、节能化、高效化的发展根基,书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晋中答卷。

走进介休市昌盛煤气化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180万吨/年炭化室高6.78米捣固焦炉技改项目、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上马的绿色焦化升级改造项目,引入的新型高产量环保设备,标志着这个传统焦化企业摆脱了“傻大黑粗”旧貌,已踏步迈入绿色发展的新赛道。

与焦化产业一样,我市的煤炭、电力等传统优势产业逐“绿”而行,持续高质量转型,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底色,开创了晋中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20座,电力行业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达到61.3%,均走在全省前列。

金秋十月,晋商故里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发力,共同描绘产业勃发“新图景”,撑起晋中高质量发展“高楼大厦”。


【打印正文】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