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小微企业充满活力、数量众多,关系着就业稳定和创新发展。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联合省工商联、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共同为小微企业提供支持,通过精准落实政策、提前防控风险、定制专属服务等方式,为小微企业发展助力,让税务服务切实帮助企业稳健前行。
多方联动,让服务更精准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但企业在获取和理解这些政策时,常遇到渠道分散、理解不透彻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贵州省税务局按行业分类,为制造业、服务业等20家行业商(协)会对接了13个税费业务处室,形成“商协会—税费处室”一对一响应模式。贵州省白酒行业商会、贵州省汽车流通协会、贵州省江苏商会等负责收集企业的涉税诉求,税务部门则按照“即办、释明、沟通”三类标准限时处理,目前已解决24个共性问题。
同时,税务部门深化与工商联的合作,建立“联合调研、信息互通、定期会商”机制,完善“统计数据+税收数据+运行调查”的统计监测方式和“税眼CT”快查实帮机制,分析小微企业的政策需求,还将830项税费优惠政策按促就业稳就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改善民生等14个领域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政策汇编。
兴义市税务局涉农税宣小分队到蔬菜专业合作社了解生姜收成及销售情况,并宣传讲解相关税费政策。
以汽车流通行业为例,此前企业反映不了解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的享受条件和主体。贵州省税务局货物劳务税处与省汽车流通协会对接后,3个工作日内就回应了诉求,并通过协会向全行业会员企业推送了政策提醒,覆盖了全省汽车流通领域的会员企业。
高效的诉求响应,让政策红利切实落地。黔东南州九黎苗妹工艺品有限公司通过蜡染协会直接联系税务部门,精准享受了小型微利企业“六税两费”减免3.7万元。公司法人唐胜兰说:“税务部门响应很及时,政策红利实实在在到了账上。”
2025年,诉求联动响应机制进一步升级。贵州省税务局联合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发改委等11个部门,出台《助力小微经营主体发展十条措施》,以“联动征集分析”“高效响应诉求”为核心,通过共享诉求数据、联合解决复杂问题,确保跨领域难题有人接手、协同办理、高效解决。
铜仁市税务局在大龙经济开发区重点企业挂牌,建立涉税费问题建议直联点。
数字赋能,让经营更合规
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风险防控能力弱,是小微企业发展中需要突破的难点。贵州省税务局借助数字技术,打造“税眼CT”快查实帮机制,通过税收大数据精准找出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帮助企业避免涉税风险,实现合规经营。
贵州贵安新区冠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法人吴刚说:“要是没有税务部门的提示,我还不知道公司在成本列支、工资差异、专票抵扣等关键环节存在风险。”在税务人员的辅导下,企业开展了全面自查自纠,主动调减与经营无关的支出49.3万元,合规缴纳税款61.7万元,化解了潜在的涉税风险。“这次提示不仅解决了当前问题,还让我们完善了票据审核、跨项目核算等内部流程,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了好基础。”
仁怀市税务局开展纳税信用培训,辅导纳税人使用“信用预警提示提醒服务”帮助预防失信行为、提高合规意识。
像冠宇建设这样受益于智慧税务的企业还有很多。贵州省税务局通过人工智能工具,深入分析12366热线、12345热线、征纳互动等渠道收集的34万条咨询信息,主动发现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可能遇到的税费堵点、难点和风险点。2025年上半年,针对25个高频办税场景,推送提示提醒信息242.42万条,引导33.67万户次小微企业及时合规申报,让风险防控从“事后纠正”转变为“事前精准提醒、事中合规引导”。
依托税收大数据,贵州省税务局还建立了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信用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为TSC5级机构提供绿色通道和专人服务;对有违规代理行为的机构,及时扣减信用积分。税务部门通过电子税务局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人员发放专属二维码,用数字化手段将“信用积分”变成可扫描、可查询的“信用身份证”,并通过贵州省税务局官网、微信小程序、办税大厅、贵商易平台展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信用积分红黑榜”,向全省超百万户经营主体公示机构信用情况和积分趋势。
志愿者代表体验征纳互动服务“问办协同”功能,实现诉求问题快速响应。
截至2025年7月,全省3248户涉税专业服务机构、9172名涉税服务人员申领了专属信用码,诚信执业的氛围逐渐形成。
在各部门和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贵州省小微企业在前期洽谈、落地建设、建成投产和培育壮大的全生命周期中,都能享受“一户一档”“一项目一清单”的精细服务,通过“提示-整改-规范”的闭环管理,助力小微企业在合规经营中成长。
定制服务,让诉求响应更及时
小微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对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如何打通税费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满足各类小微企业的合理诉求?贵州税务的做法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晴隆县税务局“阿妹话税”直播间邀请彝族志愿者参与双语直播,宣传税费优惠政策。(李嘉摄)
黔西南州晴隆县的阿妹戚托小镇,原本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彝族、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搬迁到这里后,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诞生了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晴隆县歪梳苗苗绣有限责任公司、彝外婆服饰等一批特色民族服饰企业,成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
但小镇里的民族企业很快遇到了难题:生产经营中存在涉税语言沟通障碍和政策理解困难。
晴隆县税务局早就考虑到这一点,创新推出“阿妹话税”双语服务,融合“汉语+少数民族语言”,通过双语直播解读政策、远程视频帮办、上门“面对面”辅导等方式,为民族企业提供适合的税费服务,确保税惠政策和便民举措能及时落实。
“近年来,公司累计享受税费减免超过10万元。我们用这笔钱及时添置了新的缝纫设备,解决了订单积压的问题。”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利说,“税务部门不仅帮我们守住了合规经营的底线,还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现在我们更有信心把世代传承的‘指尖技艺’变成增收致富的‘指尖经济’,让民族文化焕发新活力”。
火把节期间,晴隆县税务人员走进“布依垚”服饰商铺,为企业送去“税费大礼包”,讲解税费政策。(刘湘 摄)
如今在贵州,税费服务既精准又贴心。依托税收大数据,贵州税务从行业类型、经营规模、发展阶段等多个角度为小微企业“画像”:线下开展公益巡讲、交流反馈会,现场解决行业共性问题;线上通过征纳互动服务平台“问办协同”功能、黔税新枫诉求“码上提”“码上办”等功能,实现诉求“秒级响应”,形成了“诉求有人接、难题有人解、发展有底气”的良好环境。
从直联机制畅通服务渠道,到“税眼CT”排查风险隐患,贵州税务正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为小微企业开辟一条“轻装前行、稳步发展”的道路。贵州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贵州税务将继续深化精准服务和数字赋能,助力小微企业在发展的新征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肖张 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