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区:以沙井文化为脉 筑共有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5-11-13 浏览次数:5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沙井文化作为甘肃史前文明的璀璨明珠,见证了这片土地5000多年来各民族繁衍生息、交融共生的历史进程。从商周西戎牧地的游牧印记,到春秋战国时期月氏、乌孙、匈奴的驻牧传承,从西汉时期中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碰撞融合,到金川先民用青铜冶炼技艺打造工具兵器,用彩陶绘制生活图景,“交融”早已成为金川地域文化最鲜明的底色。近年来,金川区以沙井文化博物馆为核心阵地,深耕沙井文化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因,通过保护传承、创新传播等举措,让千年文明遗产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鲜活力量。▲图为游客参观金川区沙井文化博物馆守护文化根脉

夯实共有家园历史根基

金川区沙井文化博物馆始终把沙井文化保护利用作为传承民族记忆、凝聚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工程,以三角城遗址为核心,编制完成《三角城遗址保护利用规划》,并成功实施三角城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和三角城遗址安防项目。2023年6月启动的三角城遗址保护利用设施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1600万元,新建1234.57平方米综合楼集成文物库房、游客服务中心等功能,配套遗址复原模型等设施;同期推进的安防项目构建“技防+物防+人防”防护格局,通过监控中心、全覆盖视频监控及应急广播系统实现24小时动态监测。目前三角城遗址保护利用设施项目已进入验收决算阶段,标志着遗址从被动守护向主动利用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成型,为沙井文化“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展陈传播

深化文化认同情感联结

金川区沙井文化博物馆文物主要以沙井文化金川区三角城遗址及其他金川区域出土文物为主,共有文物藏品648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件(套),二级文物3件(套),三级文物25件(套),涵盖了铜器、陶器等8个门类。“十四五”期间,金川区沙井文化博物馆以馆藏文物为依托,打造“沙井文化陈列”“民俗文化陈列”等5个基本陈列,其中“沙井文化陈列”是国内唯一集中展示沙井文化内涵的专题陈列。通过引用声光电结合、场景复原、互动沙盘等数字化技术,从不同角度系统展示沙井文化的丰富内涵,让参观者在与沙井先民的“跨时空对话”中,深刻感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沉浸式领悟沙井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深化传承弘扬

凝聚共同体建设合力

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传统因创新而历久弥新。近年来,金川区沙井文化博物馆以沙井文化传承为核心,通过外展交流、社教活动、学术研究、文创开发等举措,不断提升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与社会效益,累计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推动文化遗产成为凝聚各族群众的精神纽带。在传播普及上,博物馆积极“走出去” 开展外展20场次,覆盖玉门、山丹等地;在社教活动上,累计开展“青少年研学”“家乡故事征文比赛”等特色活动189场;在学术与文创融合上,出版《沙井文化研究论文集》1部、《金川文物》1000余册,研发铜镜书签、彩陶杯马克杯等文创产品,逐步构建起多方参与的文化传承格局。如今的金川区沙井文化博物馆已从“小众打卡地” 成长为展示家乡底蕴、讲好民族交融故事的 “文化新地标”。未来,金川区将持续秉承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以沙井文化为纽带,深化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沙井文化遗产成为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民生福祉的宝贵资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持久动力。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