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拥军事 凝聚爱国情——记“青海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格尔木市西城区西藏路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2025-08-05 浏览次数:6

手工编织车间工人们忙着完成订单。王宥力 摄

清晨六时,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西城区西藏路街道办事处光明路社区的石富春像往常一样提前半小时到岗。整理好保安制服、熟练地检查小区门禁系统,对于工作的每一处细节,石富春都一丝不苟。12年的军旅生活,早已经在他的骨子里刻下了这样的作风,现在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习惯却从未改变和离身。

然而,谁都想不到,多年前他还在为找工作四处碰壁。“因为学历相对比较低、没有职业资格证,所以想要顺利就业还是碰到了一些困难。”石富春说。他的困境很快被所在辖区了解,“他们曾是保家卫国的战士,如今却陷入就业困境,这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到位。”西城区西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吉布吉力玛说。她一边让社区工作人员下沉摸排,一边赶紧联系辖区企业,梳理出多个适配岗位,并联合辖区保安服务公司为和石富春有着相似境遇的退役军人量身定制培训计划。

白天学习安全防范技术,晚上练习应急处突演练。结业那天,石富春捧着证书,眼眶泛红:“终于有‘敲门砖’了!”

社区排查显示,在光明路社区,像石富春这样的退伍军人有188名。43岁的张伟也是其中之一,在部队时,他是一把修车的好手,但退役之后因为没有民用汽修认证,空有一身技术却无处施展。街道社区了解情况后,多方协调,让他系统学习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拿到证书后,张伟顺利入职一家4S店,现在每月工资比以前翻了一番。

吉布吉力玛告诉记者,除了技能培训,西藏路街道办事处还搭建了“线上+线下”就业平台。街道多次举办招聘会,社区工作人员提前为退伍军人匹配岗位,一对一进行面试辅导。从军营到职场,街道、社区用暖心帮扶,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倾情真诚的付出中,让军徽在新的岗位上继续闪耀。正如石富春所说:“脱下军装,我们依然是战士,只不过把战场换成了建设家乡。”

来到西城区西藏路街道办事处办公区域,关于双拥的“故事”处处可见,每一帧都是办事处工作人员精心设计和布置的。吉布吉力玛介绍,办事处将双拥工作纳入党工委年度重点任务清单,构建了“党工委领航、社区协同、军地联动”的格局。办事处每年都要制定双拥工作计划,落实军地联络制度。“我们的双拥经费是纳入财政预算的,近三年,累计投入了5万余元用于慰问部队和优抚保障。”吉布吉力玛说,现在在办事处及下辖社区中已经形成了共识,部队的事不管多难多急,一定要尽快办好。“我们积极协调住建、交通等部门高效完成某部队营房建设,实现了部队需求‘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军民鱼水,从来都是双向奔赴。

老师正在教授缝纫技术。王宥力 摄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驻格尔木黄河源昆仑社区的民族手工艺编织厂里,一派繁忙景象。妇女们正在学习裁剪、缝纫、压线、锁边等技术,服装制作老师藏尕、帐篷制作老师昂周都是办事处专门请来给学员们开展技术培训的。四周的展示架上,一件件精美的民族服饰陈列整齐,有的用来零售,有的已经被购买。

黄河源昆仑社区党支部书记南加多杰告诉记者:“我们的民族手工艺编织厂很多先进的设备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1664部队帮扶的,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产效率,生产规模扩大后,我们的社区很多无法外出务工的妇女都来到厂里就业,不但学习了技术,也增加了收入。”

南加多杰的话不假。社区居民沙吉已经连续两次参加了厂里的培训班,学习民族服装制作。沙吉的丈夫在格尔木市打小工,每月收入也不固定,三个孩子都在上学,自己虽然在社区干环卫工,但一家人过得也是捉襟见肘。

“我是通过社区网格员发布的信息得知这个消息的,心里特别高兴。我们在这里学技术不要钱,学成后能完成订单就可以分红。不管怎么样,能多掌握一门技术总是错不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照顾家里,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沙吉学习得特别认真,得到了藏尕老师的认可。藏尕老师欣慰地说:“部队对社区的帮扶让这些以前只能围着孩子、灶台转的妇女多了一份谋生的技术,最重要的是让她们的生活更充实,自己也更加自信。”

穿过前面的服装加工车间,我们来到旁边的手工编制车间,大家正在忙着赶制一批手机带订单,在这里务工的也全部是黄河源昆仑社区的居民。措池手工合作社负责人格加告诉记者,现在社区有14个人在这里务工,“我们的订单很多,四川、西藏的一些酒店给我们下了批量订单,现在做的就是一个40多万元的订单,每个人可以拿到两万元左右的分红。”

不仅如此,在部队的帮扶下,社区还提升了“一老一小”活动场所。吉布吉力玛介绍,三年来街道多次与驻军部队开展“双拥共建、热爱国防”为主题的环境卫生整治、义诊、农用机械维修、义务理发、帮扶孤寡老人,学雷锋纪念日、文艺汇演、“军民同心·绿染高原”植树活动等共建活动30余次,搭建起了军民沟通交流的桥梁。

做好拥军事,凝聚爱国情。记者了解到,在西城区西藏路街道办事处,还设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站”,分类建立了优抚对象档案,多年来不断深化落实“四必访”机制(立功受奖必访、退役返乡必访、困难病重必访、重大节日必访)。帮助退役军人协调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公租房申请等问题,为年老、行动不便的退役军人开展“零距离”上门服务。

同时,办事处还通过多种方式在辖区居民心中厚植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线上线下齐发力,深化征兵宣传,并用好居民联系微信群,推送先进事迹;联合驻地部队举办军事开放日活动;推出“红色课堂”,邀请最美退役军人葛军、消防战士巴才洛等讲述红色故事,开展“模范退役军人”等评选活动,以典型引领激发崇军热情。

(来源:青海日报)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