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打好隐患排查“主动战”。 建立健全“全面排查、重点核查、动态巡查”三级排查机制,构建“人防+技防”深度融合的监测预警网络,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在库85处地灾隐患点及历年已销号隐患点、风险区、高陡边坡等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处。截至目前,全市共计排查3715点次。
二是打好预警叫应“攻坚战”。 依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密切监测雨情、水情、险情,实现精准预测预报。建立完善“预警-叫应-反馈”闭环管理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直达基层责任人、受威胁群众。常态化、多样化开展应急演练,使群众牢记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确保预警发布后科学有序、快速安全转移。截至目前,发送地质灾害黄色预警预报信息6期,发布短临预警1129乡镇次,发送预警短信15.3万余条,开展防灾演练150余场、培训420余场,涉及8400余人。
三是打好综合治理“持久战”。 按照“一点一策”原则,分类实施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和监测预警等综合防治措施。截至目前,有序推进144处专职监测、68户避险搬迁、4处工程治理、7处排危除险项目实施,扎实开展新一轮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摸底调查,落实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1069.84万元。
责任编辑:李雪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