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未央区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核心,持续深化科普教育工作,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活动形式,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在辖区内多点开花,为群众送上了一道道精彩纷呈的“科学盛宴”。从趣味实验互动到前沿科技讲解,从青少年科普课堂到社区科普讲座,未央区正以扎实举措推动科学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让科普教育从“纸上”走向“实践”,从“课堂”延伸到“社区”,让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氛围愈发浓厚。
丰富科普活动 打造全民参与热潮
依托“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重要节点,举办“智启未来,创享青春—人工智能赋能美好生活”校园科技节,通过互动体验、编程实践等形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智能科技魅力;开展“科学激发梦想 创新引领未来”主题科普展,以实物展示、VR沉浸式体验等多元形式,将深奥科学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动实践;创新推出未央区第三届科学游园会活动,采用“科学主题游园+互动打卡+科普传播”三维体验模式,吸引大批市民驻足体验;组织社区系列科普活动,聚焦健康养生、节能环保等民生热点,邀请专家开展现场讲座与实操教学。通过开展10余场聚焦智能机器人、AI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主题科普活动,实现全年龄段覆盖,在全区范围内掀起热爱科学、探索创新的热潮 。
聚焦青少年培育 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首先,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积极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联合区教育局组织辖区47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深入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专家进校园活动,通过丰富多元的科普实践,有效推动校内教育与校外科普资源融合,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其次,拓展青少年科学教育方式,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科普讲解大赛、科学实验展演等大赛的基层赛事组织、评比、奖励和推荐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年在全区范围内评比推荐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再次,实施教师科学素质培养提升工程,连续三年开展科技辅导员科技实践活动及科技创新大赛培训工作,带领科技教师们走进西安科学家博物馆、西咸秦创原中心、西北大学博物馆等科普场馆。通过沉浸式参观科技成果展陈、体验前沿科研设备、参与主题研讨沙龙,帮助教师拓宽科学视野、更新知识储备,将鲜活的科研实践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为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水平夯实师资根基。
夯实基层基础 织密科普服务网络
扎实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通过统筹科普项目安排,提升基层科普阵地建设。依托26所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持续深化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系统规划课程体系,精心组织开展260场主题授课,内容涵盖健康养生、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不仅为居民搭建起便捷的科普学习平台,也成为推动科普工作纵深发展、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支撑力量。
发挥辖区科普教育场馆特色展教功能,鼓励各教育基地依托专业优势,打造品牌科普项目。组织开展未央区陕西科技大学中国轻工业博物馆及未央区欣苗食用菌科普教育场馆开放共享项目;未央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科普进校园”主题科普展项目等。2025年新推荐汉城湖景区、西安工业大学兵器小镇科普中心认定为西安市科普教育场馆。紧扣秦创原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主题,充分挖掘区域科普资源,持续探索科普工作路径。
分享: [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