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仁和区:加强古树保护利用,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13 浏览次数:4

古树名木是有生命 “活文物” ,也是一座城市的“绿色名片”。近年来,攀枝花市仁和区坚持生态优先、文化赋能、产业融合,构建 “普查建档—科学复壮—文旅融合” 的全链条保护利用体系,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精准普查建档,摸清古树家底。 完成古树名木摸底调查,运用树木年轮分析仪、断层成像仪等专业设备,对古树名木的位置、特征、树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信息进行调查,全面评估古树生长现状、健康指标和风险预警,编制《仁和区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 复壮 技术方案》,为每株古树定制精准化、个性化保护方案,实现“一株一档案、一树一策略”。截至2025年8月,全区挂牌古树达到188株,其中:一级5株、二级38株、三级145株,涵盖红椿、木棉、黄葛树等珍贵树种,数量全市第一,占比53.7%。同时,建立27株80—100年树龄的古树后备资源库,可有效补充仁和区未来的古树资源。

健全保护体系,织密管护网络。 明确管护责任主体,与古树所在村社签订《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书》38份;强化巡查考核,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纳入区、乡、村三级林长巡林和林长制督导考核范围;公布古树保护举报电话,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和举报违法线索,建立区级主导、乡镇管理、村级养护、社会参与的保护管理机制。同时,仁和区正在实施古树名木保护项目,已安装古树保护监控1个,正在安装监控14个,安装完成后将同步接入仁和区林火视频监控系统,与现有的35个林火视频监控、78个智能卡口和20个野生动物监测摄像头形成林草资源“数字一体化”监测体系。

科学养护复状,守护古树健康。 根据古树“调查体检”情况,按照轻重缓急分批分期实施古树 复壮 修复。近年来,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实施古树救死 复壮 项目5个,完成34株濒危古树抢救性修复。通过病虫害防治、枯枝清理、加固支撑等综合措施,同步实施土壤改良、根系修复等 复壮 工程,有效遏制古树退化趋势,全方位推进古树保护。

挖掘文化价值,推动文旅融合。 创新古树资源保护与利用,2023年以来,投入400余万元,建成平地镇白拉古村板栗古树群公园、大龙潭彝族乡拉鲊村百年木棉古树公园和平地镇迤沙拉村红椿古树公园三大特色古树公园。依托古树资源,打造“古树+文化+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推出主题旅游线路,带动餐饮、住宿等旅游收入增长,仁和区三大古树公园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