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虎门组团携手松桃扎实推进就业协作侧记 |
||||||
|
||||||
''); document.write(''![]() 粤黔千里相连,协作情谊深厚。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称松桃人社局)紧扣东西部协作战略部署,联合东莞虎门组团构建“六项联动”劳务协作体系,通过联席招聘搭平台、精准输送畅渠道、补贴发放稳岗位、技能培训强本领、品牌打造聚合力、新媒体宣传扩影响,架起劳动力就业增收与企业用工保障的“连心桥”,累计带动10余万人次松桃群众赴东部就业,书写了“山海携手、共促振兴”的生动答卷。 联席招聘搭台,精准匹配“好岗位” “以前找工作四处奔波,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对接虎门的优质企业,太方便了!”在松桃世昌广场举办的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上,求职者龙先生拿着企业宣传册感慨道。松桃人社局与虎门组团建立常态化联席协作机制,每年春节前定期召开劳务协作座谈会,复盘工作成效、敲定年度计划,形成“需求清单”与“供给清单”双向对接模式。 2025年2月,虎门组团携30家优质企业赴松桃开展专场招聘,提供生产操作、品质管理、研发工程等200余个岗位,需求人数超6000人,现场咨询超1000人次,225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其中30人与虎门企业成功牵手。同时创新“直播带岗”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实时传递岗位信息,单场直播吸引超5千网友观看,让就业服务突破时空限制。 点对点输送,打通就业“新通道 ” “从松桃老家上车到虎门企业报到,车送到岗,行李都不用自己多扛。”刚通过“点对点”服务入职虎门企业的杨女士说。松桃人社局聚焦劳动力转移“急难愁盼”,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服务,组建服务专班深入507个村社张贴用工海报2000余张,网络发布岗位信息50余次,全年收集优质岗位30000余个。 针对跨区域就业的交通不便问题,松桃实行“出门上车、下车进厂”一站式输送,春节前后累计组织多批次劳务输出专车,将务工人员1172名精准送达虎门企业。同步在虎门建立劳务协作站,实现“输出地—输入地”全程跟踪服务,让劳动力转移就业更安心、更省心。 补贴精准发放,筑牢稳岗“压舱石” “连续就业3个月拿到了500元补贴,这份‘暖心钱’让我更有干劲了!”松桃籍脱贫户吴先生收到就业补贴后难掩喜悦。为稳定就业大局,松桃人社局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对通过东西部协作到广东等省外就业3个月以上的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等群体,发放500-1000元不等的就业补贴,今年来累计兑现稳岗补贴459.9万元,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共31302人,发放补贴1565.1万元。 技能培训赋能,练就就业“硬本领” “参加‘南粤家政’培训后,我拿到了母婴护理证书,现在月薪比以前多了2000元!”参训学员王女士的经历是技能培训成效的生动写照。松桃人社局结合虎门产业需求与本地劳动力特点,构建“订单式培训+实训基地+就业推荐”体系,2025年开展电工、叉车等培训8期,320名群众参加。 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联合东莞纺织服装学校等院校打造“二对一”结对模式,开设服装设计、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特色课程。其中“南粤家政”公益培训涵盖全屋收纳、母婴护理等实用技能,同时,在厂里组织短平快培训;苗绣非遗研培中心则培育出300余名产业链人才,推动“黔风粤韵”服饰实现成果转化。 品牌集群发力,激活产业“新引擎” 走进松桃经济开发区,乐嘉文创的生产车间一派繁忙,这家“一县一企”企业已从最初450人发展到4200余人,今年前八月产值达3亿元。松桃以“一县一企”为抓手,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投入1.15亿元共建产业园区,引进乐嘉、巧积等玩具企业,打造省级劳务品牌。目前,松桃有乐嘉、巧积、永盛、大川四家“一县一企业”,共吸纳近6000人就业。创新“总部+微工厂”模式,在12个乡镇布局28个“强村富民工坊”,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玩具产业集群累计带动1.1万人次就业,人均月工资3500元;共认定帮扶车间15家,带动4619名群众就近就业,同步发展的禽蛋产业示范园带动1226人就业,脱贫户年人均增收超4万元,劳务品牌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与群众增收的“双引擎” 抖音宣传造势,拓宽服务“信息面” “刷抖音看到虎门的招聘信息,还有政策解读视频,一下子就看明白了!”年轻求职者小李通过抖音平台找到了心仪工作。松桃人社局玩转新媒体宣传,在抖音发布劳务协作动态、政策解读、岗位推荐等内容,2025年4月发布的虎门组团劳务对接视频,直观展示联席会、招聘会实况,让群众足不出户了解协作红利。 针对年轻群体偏好,制作“补贴申领指南”“技能培训花絮”等短视频,搭配通俗易懂的解说与真实案例,让就业政策、岗位信息直达基层。同时链接东莞稳岗政策宣传内容,形成“政策解读+岗位推送+服务引导”的新媒体宣传矩阵,有效扩大劳务协作知晓度与参与度。 山海协作启新程,人社担当促增收。松桃苗族自治县人社局以“六项联动”机制为支撑,让虎门的产业优势与松桃的人力优势深度融合。接下来,两地将持续深化劳务协作,让就业桥更畅通、增收路更宽广,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就业力量。 通讯员 杨智勇 |
||||||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
||||||
|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