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的商业版图中,商场B1层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曾经作为“过道层”存在的商场负一楼,如今已成为流量争夺的主战场。 从平价美食到潮玩社交,从精品超市到沉浸式体验,B1层业态的调整折射出消费趋势的变迁。本文将剖析近年来武汉商场B1层的商业逻辑,发现值得关注的“地下商业新物种”。
01
美食B1
从“快餐聚集地”到“社交餐饮新场景”
B1层餐饮业态的崛起,本质上是“效率+体验”的双重胜利。 一项针对全国3000+家商场的调研显示, B1B2层中餐饮出现频率颇高,占比高达59%,其中快餐、茶饮、烘焙占据主导地位,精准匹配年轻消费者的碎片化消费需求。
武商梦时代——沉浸式怀旧美食街区
武商梦时代B1层的“楚风汉味”美食街区是武汉最具特色的沉浸式餐饮空间之一,以3000㎡的体量浓缩了上世纪80年代的老武汉市井风貌,通过复古场景与本土老字号的结合,打造出独特的“商文旅”融合体验。
其成功之处在于:场景复刻,通过老式自行车、黑白电视机、汉味码头等怀旧元素触发情感共鸣;老字号集群效应,各家门店销售额普遍高于其他分店,形成流量虹吸;全天候运营,从7:30的早市到深夜档,覆盖不同消费时段。
此外,街区还融入“得胜桥”“中山大道”等武汉地标路牌,增强打卡属性,成为年轻消费者社交拍照的热门地,同时吸引中老年群体怀旧回忆。
武汉K11购物艺术中心——医院旁的“白领食堂”
武汉K11购物艺术中心B1层餐饮区以其独特的“高冷艺术范”与“市井烟火气”的反差组合,成为武汉商业体中极具特色的存在,汇聚了十多家高人气简餐品牌,形成了品类丰富、性价比突出的餐饮矩阵。
该区域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紧邻同济医院这一武汉顶级三甲医院,同时依托K11双子办公塔楼的上班族资源。这种“刚需型”餐饮组合,使得性价比高的餐饮矩阵极具市场竞争力,也造就了区域持续高涨的人气。
值得注意的是,K11通过精心规划动线,将艺术氛围与市井美食巧妙融合,既保持了项目整体的艺术调性,又满足了周边人群的实际生活需求,展现了商业空间运营的智慧。
02
潮玩B1
从“过道经济"到”体验式社交空间"
武汉商业地产正迎来B1层的创新革命,传统的地下过道空间正在被重新定义为“Z世代社交主场”。
群星城——城市更新中的“有氧剧场”
群星城通过场景重构和业态创新,成功将B1层打造为城市年轻人的新型社交据点。
去年年底,B1以“有气公园CHILL PARK”为主题的焕新升级,成功打破徐东商圈同质化竞争。
该区域围绕“有气食集”“有气潮玩”等主题分区,结合绿植景观、个性打卡装置及开放式休息区,打造出兼具社交属性和休闲体验的地下商业新场景。
M+购物中心——江汉路的“二次元寻味地”
在二次元文化聚集的江汉路商圈,M+购物中心另辟蹊径,将B2层“循味里美食街”打造为周末限定的“梦舰”二次元集市,为江城漫迷开辟了一处新的淘宝圣地。
而直通循礼门地铁站C出口的循味里美食街,也为“无车一族”提供了最贴心的出行方案:出地铁闸机即达,真正实现“零距离”商业接驳。
03
超市B1
从“生鲜卖场”到“生活方式实验室”
传统超市的B1层曾是简单的“菜篮子”空间,但近年来,武汉的商业体正通过 精品化、场景化、体验化 的升级,将超市B1层转变为融合购物、社交、美食的“生活方式实验室”。
武汉恒隆广场Olé精品超市——高端生活提案者
今年,恒隆广场B1层的Olé精品超市亮相,占地超2000平方米,从美食美酒、文化艺术,到情感体验,通过创新的空间设计和多元的服务功能,重新定义现代都市人的购物体验。
其特有的“体验式消费”模式,如现制轻食区、新鲜烘焙坊、亲子互动空间等,满足了居民朋友们以及上班一族对品质生活的一站式需求。
这里还特别增设了“有新食集”专区,除了引入本地老字号美食,还入驻了许多网红小吃料理,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融合。
武汉江宸天街盒马鲜生——新零售与交通枢纽的完美结合
作为武汉江宸天街的核心业态之一,盒马鲜生在这里进行了全新升级,特别增设了丰富的熟食摊位,让消费者在逛超市的同时就能解决一顿饭。
从现捞现做的海鲜加工区到热食档口,再到武汉本地特色小吃,这里提供了多样化的即食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用餐需求。
此外,江宸天街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汉口火车站商圈的重要商业配套。商场与范湖地铁站无缝衔接,而范湖站与汉口火车站仅一站之隔,交通极为便利。
这一优势使其成为抵汉游客和离汉旅客的理想休憩点——无论是抵达后想快速补充能量,还是出发前采购伴手礼,都能在这里一站式完成。
武汉商场的B1层,正在经历一场从“功能空间”到“生活场景”的蜕变。未来的B1层,或许将不再是商场的“附属空间”,而是 城市生活的“连接器” ——链接着地铁通勤与消费需求、在地文化与全球潮流、效率生活与休闲社交。
当消费者愿意为一段有趣的“地下时光”停留,B1层的价值,便早已超越了“负一楼”的物理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