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帅段艳本报记者何星辉
通过无人机检测、数据分析等,完成滑坡及周边27平方公里高精度正射影像与数字高程模型的采集处理,为现场救援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发挥自动化生产线优势,每8秒采集一次精准数据,每分钟产出350件精密电子产品;运用“AI医生”为患者分析病历,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贵阳高新区数智应用场景全面开花。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贵阳高新区辖区企业,实地探寻当地产业转型升级背后的“数智密码”。
数字技术守护山水良田
点击鼠标,乡村的土地、植被等信息一目了然……在位于贵阳高新区的贵州天地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天地通”),记者看到该公司打造的综合时空数据服务系统。该系统借助地理信息测绘技术,可实现对地质灾害的预警、搜寻以及应急监测。
贵州天地通副总经理黄涛告诉记者,今年5月,贵州省毕节市庆阳村出现山体滑坡,贵州天地通快速采集现场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为抢险救援提供支撑。
“此外,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黔擎通数字服务站和各种软件工具,在贵州多个县域实现耕地现状调查、后备资源摸底及流出耕地的恢复潜力评价,做到耕地的动态监管。”黄涛说,数字化赋能,让贵州天地通的业务从以往单一自然资源领域扩展到农业、水利、环保、交通等领域。
如今,贵州天地通运用地理信息大数据搭建了各种数字化应用场景,聚焦数字经济和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等,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贵阳高新区良好的环境,为企业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在这里,像贵州天地通这样的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助力贵阳高新区不断实现产业升级。
智能化产线提升优品率
科技创新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高新技术始终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光电子”)是贵州省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车用整流二极管、整流桥等产品。
“公司自去年初开始规划自动化转型,去年3月开始实施产线自动化改造,去年10月完成智能仓储项目的硬件建设并进行了物料搬迁。”雅光电子数字科技部部长王忠玮介绍,如今,企业智能化生产线使汽车二极管产量增长58%、优品率提升33%。
“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一支国内一流的磁敏传感器研发团队和一支新型功率器件及控制系统研发团队,目前在贵阳、成都、深圳三地拥有三大研发平台,具备从功率器件、功率模块、控制器到系统集成的全链研发能力。”雅光电子行政经理彭少波介绍,公司发挥自动化生产线优势,通过引进自动化设备、拆分工序、开设双班、提升人员技能等措施,实现每8秒完成一次精准的数据采集,每分钟有350件精密电子产品从生产线上顺利产出。
雅光电子在贵阳高新区的托举下,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了从传统生产向智能化、高端化的转型。
“AI全科医生”基层上岗
“我最近眼角有壳是什么问题?”在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朗玛”)演示大厅,当记者用不太专业的语言对“39AI全科医生”说出皮肤症状后,它逐步引导记者描述更多信息,如性别、年龄、皮肤颜色、持续时长及是否伴随红肿、疼痛等。
当记者回答完第一轮问题,它初步分析病因、给出建议并提示补充辨证信息;当回答完第二轮问题,它给出辨证依据、治疗原则及需进一步确认的信息;当补充第三轮症状信息后,它给出优化结果,提示睑缘炎等几种可能病症,以及建议用药或就医方案。
“39AI全科医生”是贵阳朗玛开发的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健康人工智能产品。该产品依托贵阳朗玛旗下互联网医疗业务20多年积累的高质量医疗健康领域结构化数据,基于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深度学习全人类的医学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等级医院。
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39AI全科医生”作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人工智能建设成果正式发布,引起广泛关注。之后,它不断更新升级,优化服务系统。
“目前,‘39AI全科医生’已在贵阳市186家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累计提供咨询及问诊服务40余万次,诊断结果的采用率为92%。”贵阳朗玛总裁助理李笑凡说,大模型能为医务人员提供临床辅助诊断服务,提升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咨询服务。
未来,贵阳高新区将继续发挥数智技术的引领作用,打造数智技术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