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增长4.6%!从“开门稳”看青海经济稳中有进开新局——2025青海经济首季观察之十一

发布时间:2025-04-26 浏览次数:4

量增质跃,向新而行。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青海省完成生产总值963.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4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400.06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535.38亿元,增长3.9%。

从经济增长之“量”看发展之“质”,这份成绩的背后到底释放了哪些信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开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回稳势头更加巩固的同时,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培育,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势能。

羚羊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开展羚羊330千伏开关站升压扩建工程750千伏主变压器设备基础混凝土浇筑工作。国家电网青海公司供图

“开门稳”——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项目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增长点,对于稳定经济运行、调整产业结构、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作用。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戈壁滩上的羚羊330千伏开关站升压扩建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人员穿梭,处处涌动着争分夺秒的奋进热潮。

项目副经理陈守玺在对现场构架吊装顺序进行策划,对750千伏构架基础标高、轴线进行复验,确保构支架吊装作业顺利完成。

“羚羊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青海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羚羊330千伏开关站升压扩建工程、昆仑山750千伏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羚羊至昆仑山双回750千伏线路工程。当前,变电站部分土建工程已全面开工,线路部分已完成新建铁塔共计262基,线路长度共计126.4千米。”陈守玺介绍。

工程建成后,可满足花土沟风光储一体化园区新能源送出需要,对于加强青海海西电网主网架结构,提高海西地区供电可靠性,促进当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显著提升区域输变电容量,进一步增强西北电网资源配置和互济调节能力。

距离一千公里外,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海拔4400米的玉树二回330千伏线路工程3标施工现场,标段项目副经理张新喜在该线路改接段塔位对照施工图,检查耐张塔金具螺栓穿向,保证改接段施工任务顺利完成。

作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涉藏民生工程,玉树330千伏第二回线路工程于2023年8月开工,计划于今年6月底投运,涉及新建线路长度516.7千米,架设铁塔1134基,沿线海拔3200米至5000米。当前,线路基础土建、组塔、架线等工作已基本完工,整体工程量完成90%以上。

“工程建成投运后,将进一步优化黄河上游地区网架结构,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和清洁能源开发,更好地服务三江源腹地绿色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张新喜说。

作为青海省“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和青海民航史上规模最大的扩建工程,西宁曹家堡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新建T3航站楼,预计今年建成投运。该项目对于完善西部地区交通网络、推进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牵引作用。

“五一期间,西宁曹家堡机场三期扩建配套供电工程将顺利投运,新建2项110千伏配套供电工程,新建110千伏输电线路41千米,为机场扩建工程量身定制‘双电源’供电架构,两条‘电力动脉’如同展开的双翼为机场通航提供可靠用电。”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东供电公司建设部主任李朝瑞说。

春潮涌动,项目建设号角嘹亮,正在改变这片土地的发展肌理与未来图景。

青海湘和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码垛机器人。西部矿业供图

“韧性强”——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铆足干劲赶订单、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眼下,青海省各工业企业纷纷进入紧张忙碌的生产模式。

在速“稳”的背后,是不断迈向“质”的前进步伐。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为企业送服务、送政策,着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帮助企业做大市场、做强产业。

“根据前期试验研究结果,我们联合西矿科发公司成立了氧化锌替代焙砂专项技术攻关小组,深入研究并对标行业先进的工艺指标,开展多层次技术研讨与系统性实验验证,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青海湘和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文生说。

为深化集团公司铜铅锌冶炼系统的协同效能,构建有价金属综合回收循环体系,推进利润增长极的战略规划,湘和有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于2024年11月开展自产氧化锌替代焙砂作中和剂实践项目。

一季度,湘和有色通过自产氧化锌替代锌焙砂,累计替代量4836吨,实现了100%替代率,浸出工序和中和除铁工序运行稳定,基本确保了铅、锌冶炼单位含锌物料的内部循环利用,标志着湘和有色在环保和高效生产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通过转型升级,企业含“新”量、含“绿”量明显提升。

近年来,西部矿业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工程,在锡铁山分公司等5家单位正广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湘和公司首座6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稳定运行……截至目前,6座矿山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9家生产单位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

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西部矿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05.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47%;利润总额1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59%;完成工业总产值138.8亿元,同比增长69.47%……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

走进位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的青海百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巨大的电解槽整齐排列,工人们满弦发力,全力推进生产。随着多功能天车在技术工人的控制下缓慢滑行,一个个装满铝液的巨大铝包被高高吊起,运送到电解槽旁,装满铝液后运出电解车间。

“今年以来,百河铝业紧盯年度综合业绩目标指标,一季度累计生产铝产品15.72万吨。”百河铝业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人程安军说。

随处可见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助力企业向“新”发展,以数智化驱动、数字化转型和数据化赋能为目标,深入推进电解铝产业智能化升级,广泛运用电解槽智能测温系统、5G智能安全帽、码锭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全面推广“无人巡检”机器人,着力打造“智慧铝厂”,实现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

玉树330千伏第二回线路工程铁塔引流线安装。马健 摄

“动力足”——点燃服务消费新引擎

“人气”带来消费市场活力,也折射出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据省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5亿元,同比增长0.6%,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2024年以来首次转为正增长。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的内生动力之一,青海一季度消费实现了多领域的“开花”,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消费首次转为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政策与平台的加持。

今年,青海省出台2025年商务领域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细则》,自2025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青海将“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汽车、家电、家居3大领域8类消费给予补贴。

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超过18万人次,发放补贴资金1.7亿元,撬动消费近28亿元。

4月13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14家“青字号”企业代表之一,携“茶卡盐”系列产品亮相展会,向全球客商展现高原盐业的生态价值与品牌实力,吸引众多采购商与消费者驻足洽谈,进一步提升了“茶卡盐”的市场认知度。

展会期间,青海省商务部门引导企业积极拓展合作,吸引众多采购商洽谈,部分企业达成了可观的意向采购订单。参展企业现场销售产品超100万元,获得意向采购订单超4000万元。

青海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把握季节特点,加强省市(州)联动,精心筹划组织青海家宴美食节、青海优品走进上海五五购物节、青海老字号百点百品联动展销等促销活动。”

青海省持续创新消费场景,多元玩法让文旅消费更“绿”更“活”。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新村作为旅游热门打卡点,游客们可以体验非遗盘绣、参观酩馏酒坊、品尝特色农家乐……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全绿电供应”也成为班彦村旅游新看点。

作为青海省首个“零碳乡村”,打造“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并网型微电网,村里每年使用“绿电”约80万千瓦时,整村实现绿电全时段供应。当地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向游客和孩子们介绍屋顶光伏发电、“光储充”一体化停车场、“电热炕”等工作原理,带领大家一同探索“零碳”奥秘与“绿电”知识,助力乡村旅游热度持续升温。

不仅如此,为迎接五一假期,青海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将以全新面貌亮相,景区内建设智能化配电网、新增多个智慧充电桩、游泳馆内建设恒温游泳池、酒店民宿中推广全电厨房、景观照明灯具升级。

为充分发挥青海绿电优势,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启动建设“全电景区”,通过实施电能替代提高景区电气化水平,推行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等改造工作,既美化了环境,又减少了污染排放,为大气污染防治,守护蓝天白云、推进绿色低碳旅游作出积极贡献。

从项目建设到文旅消费,高质量发展春潮正在江源大地涌动……

(来源:青海日报)

热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