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人参产业链式融合点“参”成金

发布时间:2025-11-07 浏览次数:6

人参,是通化县最具辨识度的“地域名片”。这里是国家“长白山人参”地理标志保护的核心区,是人参标准化种植的示范地,更是“人参全产业链典型县”的生动实践者。

近年来,通化县立足资源禀赋,深耕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从标准化种植到精深加工,再到多元化销售的全产业链升级之路,人参产业如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蔚然成林。

好山好水出好参。通化县山峦叠翠,森林茂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林下山参生长提供了生态沃土。当地参农在传承古老种植技艺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推进人参标准化种植,从源头把控人参品质。

在通化县东来乡登山寻觅“百草之王”,林下山参已进入“下山”采挖期。

“咱们的参都是在林间自然生长,用长白山区野生人参种子繁育,基本不施加人工干预,15年之后才陆续‘起参’,参龄最高的已达25年。”参农赵永生说,如今,有了“电子围栏”守护和溯源系统赋能,好参不愁卖,福建、香港等地都有固定收购的客商。

让好人参卖出好价格,通化县立足林下山参资源优势,坚定做高端方向不动摇,以“好林+好种+好法+好品牌”“四好”路径,全力推动林下山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守道地,历经甄选,这里的每一株林下山参都经过大自然数载的滋养,品质优良。

促进人参产业“优”中做“强”,通化县拓展思变,精深加工更让人参价值倍增。

从田间到车间,过去以原料销售为主的模式正在改变,人参企业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人参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在吉林东舟生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械臂灵活运转,理瓶、送瓶、灌装等工序一气呵成。这是国内首家使用金花菌固态发酵研发生产金花人参系列产品的企业,通过独特生物发酵技术,将人参皂苷种类从23种增加到41种,其中具有抗癌作用的小分子皂苷综合增加10倍以上,显著提高了人参的生物活性。

如今,通化县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人参产业延链增效。鑫业参业、青山集团、参威集团、金汇药业等大型人参加工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开发出人参药品、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四大系列共600余种人参产品。

2025年,全县人参加工产值预计突破50亿元,进一步释放人参精深加工领域的增值潜力。

全链融合,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在通化县快大人参产业园,人来人往,交易繁忙。“这里已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人参集散地之一,年交易额突破70亿元,‘四大板块、一个平台’的产业功能布局已然形成。”通化立盛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海波自豪地说。

9.2万平方米的人参交易市场入驻商户700余户;2.5万平方米的恒温冷库存储人参等产品1.3万吨;8万平方米的绿色智能加工车间入驻企业95户,产值13亿元左右;人参文化旅游板块成功推出“人参之路”精品线路;电商平台孵化培育电商600余户,日发货量达3万件……这里,已形成集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研发、检测及中小企业孵化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集群。

今年,产业园还引入了国家参茸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野山参鉴定服务部,为每株林下山参赋予“身份证”,通过质检服务下沉,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锚定人参产业“一产增量、二产增质、三产扩销”目标持续发力,通化县正向着打造全国知名人参产区的目标稳步迈进。(李 铭)

热门政策